常言说“吃在中国,味在四川”。四川的休闲食品、调味品可谓丰富发达,产品的口味产品的特色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基础。特别是以“麻、辣、鲜、香”著称的川渝美食早已深入人心,川渝的美味小吃及休闲食品,不但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十分青睐。川渝不仅仅有“白寺驿板鸭”、“梁平张鸭子”、“龙抄手”、“赖汤圆”、“钟水饺”、“夫妻肺片”、“麻婆豆腐”、“担担面”、“张飞”“棒棒娃”、“牛浪汉”、“羊角豆干”、“米花糖”、“桃片糕”、“白家”、“光友”、“有友”、“张凉粉”、“韩包子”、“三大炮”等特色小吃,川渝还有久负盛名的“太和豆豉”、“永川豆豉”、“海会寺豆腐乳”、“忠州豆腐乳”、“黄花园酱油”、“大王酱油”、“郫县豆瓣”、“江津花椒”、“汉源花椒”、“新繁泡菜”、“宜宾芽菜”、“资中冬菜”和“保宁醋”等等。这一个个倾心悦耳的名字可以说给了“味在四川”这句话一个绝妙的注解,光听着都能使人满口生津,馋涎欲滴。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川渝食品企业的表现始终不能令人满意。在全国市场,鲜有知名和上规模的四川食品品牌,就连四川调味品现在每年的销售额业还不到全国总量的5%;仅有的张飞、棒棒娃、有友、白家、光友等在小食品品类上虽小试身手,但目前尚没有看到能成大器的迹象。 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川渝境内企业仅仅只有四家企业入围,且无一例外都是酒类企业。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情况是:同样是区域内食品企业,近年来,广东、福建、浙江的食品企业却红红火火,产品一个接一个闯进全国市场,而且一个比一个混得好。仅福建就有亲亲、达利园、和其正、蜡笔小新、银鹭、雅客、福马等……
这个对比,耐人寻味。
那么,川渝的食品企业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为什么在这个“小产业大市场”中没有争得自己应有休闲食品霸主地位?究其根源,在于川渝食品企业家缺乏视野、缺乏品牌意识!或许是历史上形成的盆地意识与盆地文化带给了川渝休闲食品企业视野的缺失!
自三国以来,由于川渝物产丰饶而使得其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区别于盆地外而能自成一体。常年相对独立的发展,使川渝人自以“盆地即天下”。这就使得川渝人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全国品牌打造”和“企业规模经营”的意识上明显落后于江浙和沿海。川渝人喜“安于现状”、不管兜里有没有钱,都会到茶馆品上一品,日子过的是悠哉悠哉、乐乐呵呵。麻将馆的生意永远都不会落幕。这就是所谓的“盆地意识”。而“盆地意识”直接的表现就是目光短视,缺乏视野和胸怀!
《四川日报》在1988年曾发表过一篇关于“盆地意识”的文章,作者对盆地意识进行了形象总结,其主要特性为:一、左顾右盼,畏首畏尾,不敢率为天下先;二、因陈袭旧,亦步亦趋,不知今朝是何年;三、仰承上峰,惟命是从,不辨不察,奉陈规为天条;四、自我束缚,安之若素,无追无求,视脱颖为非分;五、井底之蛙,夜郎自大,哪管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六、自足处优,怡然自得,不知富裕何来、小康何谓;七、开口“万一”,闭口“万一”,宁舍“万一”之利,不担“万一”之虞;八、口斥“盆地”,心拘“盆地”,不思进取。
这种“安于现状、不善冒险”的潜意识依然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川渝食品企业当家人。
有业内人士总结川渝食品企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认为是太过于传统,机械化程度低、生产周期长。我不这样认为!虽然,这是些不利因素,但绝不是影响川渝食品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一个产品要做强做大,除了过硬的产品口味和品质外,还需要经营者“敢为天下先”的胆识。一流的企业卖思想,二流的企业卖服务、三流的企业卖产品。川渝食品企业有太多的好“产品”了,而缺的是具有溢价能力的“品牌”。很多休闲食品完全还停留在“核心产品”的层面,采用低价格同质化手段窝里斗。川渝大部分的食品企业压根都还没明白完整产品是由核心产品、外围产品、外延产品这三个层次构成的,所提供的产品基本都不是“完整的产品”,所以也就谈不上在外围产品、外延产品上有所作为和行动了。只有“完整产品”才能产生“大品牌”,只有“大品牌”才能卖出附加值,只有大的附加值才能给企业带来足够的利润,有了利润才能促使企业快速发展。而川渝企业正是因为缺乏有力的全国性的“大品牌意识”才使得川渝企业散、乱、小、杂。有的年销售7000-8000万左右的企业甚至还不是一个完整的企业组织机构。企业处于低级和原始的发展状态。这就是川渝休闲食品企业不能发展壮大的一个根上的原因。
意识决定思想,思想决定理念,理念决定机制,机制决定团队,团队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盆地意识”不但使川渝休闲食品企业缺少品牌意识,也使川渝休闲食品企业发展日显封闭。北方企业善规模、南方企业善品牌、盆地企业善独打。
刚刚培育出来的倍受厂商追捧的泡椒凤爪产业。才短短3-5年的时间,行业迅速成长到50来亿的规模。然而泡椒凤爪企业却急速的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着。有友开创了这个行业,于是你能看到的泡椒凤爪跟进的数百家甚至上千家产品中,几乎都是“有友”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在超市终端一眼看过去,5-6个牌子就像一个妈生出来的孪生兄弟,丝毫没有差异化,最大的区别就是把“有友”的名称换成了“有发”、“有情”等等。这样一个好产品连家门都没有完全走出去,却已经在家里打得热火朝天。原每100g/代的泡椒凤爪出厂家在2..5元左右。有的甚至低到2.10元,劣质产品充斥市场,企业的利润因此几乎消失怠尽。价格杀到无法操作时,便开始将100g/代的产品装成90g/代,如此作为,谈何企业经营与品牌经营?据粗略统计,随着原材料涨价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倒闭的休闲食品企业也不在少数。“泡椒凤爪”如此,“桃片糕”、“米花糖”、“郫县豆瓣”、“火锅底料”、“冬季调料”、“四川泡菜”的情况也差不多,很多产品遍地开花、鱼龙混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盆地意识”同时还导致了泡椒凤爪行业及川渝休闲食品企业出现了三大困境。一是因为产量小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致使川渝休闲食品企业短期内仍然摆脱不了“分散、规模小,设备落后,工艺原始以及作坊式生产”的尴尬局面;二是过低的经营利润无法使企业在“塑造全国品牌”上投入更多的资金,甚至大多数企业只看重当前利益,不去着力提升品牌的无形资产;三是川渝休闲食品企业喜欢“单打独斗”的意识,致使川渝休闲食品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地域式、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优势。
现在的竞争,是国际化的竞争,不管你愿不愿意,事实上大家都站在国际竞争的大舞台上。如果泡椒凤爪及川渝休闲食品企业还是以小品牌、小规模、小意识经营,哪到时候拿什么来和国内外休闲食品大鳄们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