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四大粮商对中国粮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最需要警惕的是四大粮商对农业领域其他产品的渗透。 采访·撰文/周颖 粮油价格上涨的背后,是资本推手起决定性作用吗? 如果不是媒体曝光,相信绝大多数人对国际“四大粮商”是陌生的。2009年12月下旬,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的“四大粮商操纵市场”引起市场哗然;稍早之前,香港知名学者郎咸平发表的博客《中国粮油:还有多少机会可以重来?》、《谁收购了我们的粮仓》,剑指国际“四大粮商”操控中国大豆市场。 粮油产品价格并未因此回落。以天津市场为例,从2009年11月开始,以“鲁花”、“福临门”、“金龙鱼”为代表的大品牌食用油开始接连涨价。其中鲁花花生油将普涨10%,以5.436升的鲁花5S压榨花生油为例,由原来的89.9元提价至95.9元。福临门花生油价格也将普遍上涨10%~15%。
![扩张之路 外资粮商渗透式扩张](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2184098155326.jpeg)
“目前‘四大粮商’只是涉足粮油,对农产品领域未形成真正的垄断,但一定要警惕这些国际巨头对农产品其他领域的渗透,否则一旦他们真正达到了垄断地位,对市场就会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在接受《数字商业时代》记者采访时说。 被冠以“四大粮商”之称的四家跨国企业分别是三家美国公司嘉吉、ADM、邦吉和一家法国公司路易达孚。均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四大粮商”,垄断性地控制了目前世界粮油市场80%的交易量。 虽然进入中国市场时间较晚,但他们对市场的控制却相当有力度。数据显示,自2004年,“四大粮商”陆续进入中国后,控制了66%的大型油脂企业,控制产能达85%。他们先后投资了稻谷、小麦、芝麻、棉籽、大豆浓缩蛋白等粮油深加工项目,投资控股和参股铁路物流、收储基地、船务、船代等辅助公司。显然,“四大粮商”已经渗透到中国粮食领域的各个环节。 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廷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四大跨国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通常被称为国际粮食市场的“幕后之手”,他们垄断了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是包括大豆等大宗农作物的定价者。 记者发电邮至嘉吉公司试图采访,但未有任何回应,而其他三家公司也是极为低调。不过,去年12月底,当央视报道刊出以后,美国嘉吉集团全球CEO彭国瑞、嘉吉全球副总裁康保罗分别现身国内,对媒体公开表态,否认操纵价格。 一位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的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四大粮商”能够在中国如鱼得水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他们有着百年的市场经验,对整个产业链都有一定的驾驭和控制能力;二是中国市场开放程度不高,但对外资开放比民营企业要好得多,这和招商引资的背景有很大关系;三是在他们的掌控之下,全球粮油产品都会有协同效应,甚至价格形成全球统一,这也是他们获利丰厚的另一个说辞——与国际接轨。而中国很难出现“四大粮商”这种背景的企业,因此,他们在中国市场触角越伸越长,对价格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北京艾格农业咨询分析师马文峰对记者表示,如果站在国家层面来看,只要政府能控制农产品领域,“四大粮商”是不会占绝对优势的。国家应该大力扶持民营企业,让民营企业占的比重大一些,而不能完全让外资进入,市场需要多元化格局。 “这也正说明国内农产品创新和科研水平较弱,应该借助社会资本提高农业领域的发展速度和科技水平。按目前的情况来看,‘四大粮商’未来一段时间对中国市场会形成很大的威胁。无论是从农产品研发、物流还是市场驾驭能力上,中国的企业都不具可比性。”张照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