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 记住了奶酪,忘了斯宾塞 《奶酪》的作者调侃,“我的痛苦选择成了你们中国人的乐子” 文 | 王巍 斯宾塞到北京参加推广新书仪式,他的《谁动了我的奶酪》据说全球发行了2600万册,在中国也风靡一时。当年,我从香港的朋友处听到这本书的介绍,正巧当时任职美林的刘二飞也对此书很有兴趣。我正在给《中国企业家》杂志写“商人读书”的专栏,于是,我和他便聊了一通,将此书介绍给中文读者。 半年后,中信出版社推出译本,一时洛阳纸贵,出版人大赚了一笔。《中国企业家》杂志时任主编牛文文不无后悔地致电给我,你们为什么不直接翻译出来,让我们出版呢?不过,他们推动中央电视台制作了这本书的推广节目,把我和二飞也拉去策划一把。不久,许多以奶酪为名的小册子纷纷出台,我还被一本“躁动的奶酪”作者请去写了篇序文,奶酪居然成为大众的商业语言了。 去天津的路上,斯宾塞不时调侃,我的痛苦选择成就了你们中国人的乐子了,这可是我二十年经历才成就的一本小册子呀。谈变化和态度,成为斯宾塞的写作主题。身居夏威夷小岛,对于外界变化如此敏感,也是一个异数了。 眼看奈斯比特夫人也拿了个南开大学的客座教授,又听到天津财经大学邀请同去的美国前驻苏联大使、也是三本全球商业畅销书的作者史蒂夫下次来校开讲座,斯宾塞为之心动,不免讨论如何启动下一本新书。我们纷纷以奶酪打趣他,不过,史蒂夫建议写中国人动了谁的奶酪,这倒让他认真起来。奈斯比特与斯宾塞两人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出道了,当时他们都是美国商业畅销书的作者,一起签名售书,从此成为好朋友。不过,这次去天津,则是斯宾塞和史蒂夫陪同,为奈斯比特夫人在南开大学的讲座捧场。 史蒂夫问我对他们两人书的看法,我顾左右而言他:大家忘了奈斯比特写的什么书,但记住了奈斯比特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奶酪这本书,却没有人记得是谁写的。老奈大笑,斯宾塞则苦笑。晚上回到北京,史蒂夫回酒店工作去了,斯宾塞则兴致勃勃地跟我去酒吧听爵士。乐声一起,老兄拉着舞伴就翩翩而去了。 《谁动了我的奶酪(青少版)》 [美]斯宾塞·约翰逊 著 中信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企业史] 新闻人与公司的战争 决定商业和新闻业命运的世纪之战,关于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件真相的激情 文 | 斯蒂文·温伯格 这是一件令人感到羞愧的事情。毋庸置疑,在调查新闻学中,这本出版于1904年的《标准石油公司史》是有史以来最优秀的著作,尽管它的名字并不那么引人注目。 1902年,一位新闻调查记者发表了一份揭露当时几乎无所不能的标准石油公司丑闻报告的第一个部分。艾达·塔贝尔,这位来自《麦克卢尔杂志》富有进取精神的记者,向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最富有的大佬约翰·洛克菲勒发起了挑战。虽然洛克菲勒控制着一个庞大的石油帝国,但塔贝尔无可挑剔的报告和犀利的言辞还是肢解了这家处于垄断地位的公司,并促发整个国家对镀金年代(the Gilded Age)的垄断行为群起而攻之。 在100多年后的今天,1900年至1905年之间的这段时光似乎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然而在那段喧嚣的年代,这本书曾掀起了一场巨大的社会动荡:创建并摧毁了某些人的声誉,改变了公共政策,进而改变了国家的面貌。这是一个伟大的强盗男爵(Robber barons)的时代。一些拥有权势的男人们勾结起来建立了更为强大的垄断帝国。然而,在西奥多·罗斯福执政的初期,出现了一批具有奉献精神的精英型的新闻记者和出版商,他们致力于揭露那些经济巨头的卑劣行径。

这是一个有关两个梦想者之间的故事。故事发生在20世纪那场决定商业和新闻业命运的世纪之战中。以往的作家们曾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塔贝尔(1857-1944)和洛克菲勒(1839-1937)的一生,但是没有人曾用整整一本书的篇幅来描述二者之间那场史无前例的冲突。《打败洛克菲勒》浓缩了两个原本不可能是对手的双人传记,此书应该感谢塔贝尔创立的新闻业惯例。 拜读塔贝尔揭露标准石油公司黑幕的历程是一段不寻常的经历。从很多方面看起来,这本书似乎更像是昨天才完成的,而不是在100多年以前。萨姆·沃尔顿的沃尔玛和比尔·盖茨的微软这些商业帝国中显露出来的压制竞争,正是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当年行径的真实写照。大量的新闻记者已经深入研究这些当代的垄断者和它们支配权的创立者,他们相信公开出版的成果也许能够接过《标准石油公司史》一书的衣钵。 《打败洛克菲勒:一个新闻调查记者如何打倒标准石油公司》 [美]斯蒂文·温伯格 著 中信出版社2009年1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