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思科(Cisco)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地点贝拉会展中心的4个房间安装了超大屏幕视讯电话设备,使参会的各国官员们可随时与全球上百个地区的同事面对面地对话。思科的无偿捐助展示了其产品如何能替代商务旅行,削减碳排放。这些技术“能改变世界应对能源及环保挑战的方法”,思科高级副总裁劳拉·伊卜森(Laura K. Ipsen)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2009年12月7至18日召开,焦点是政府间谈判,过程跌宕起伏,中途险些失败。但美国总统奥巴马、中国总理温家宝、印度总理辛格及南非总统祖马最后一天召开的紧急会议挽救了局面。发达国家同意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较1990年的水平降低80%。而各国会前作出的减排承诺也同样重要,如美国承诺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05年减少17%,中国和印度也同意提高各自的能源效率。这都是达成全球限制排放条约的重要条件。而思科的出席也从另一面诠释了峰会的重要性:推动全球绿色经济发展也能使企业受益。 哥本哈根会议期间,共有160多家公司在当地的一项“亮绿”科技博览会上展示了光伏电池、绿色建筑及其他绿色产品,其中包括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带队的美国企业代表团。骆家辉希望此行有助于提高美国的出口和竞争力。“如果我们认真采取行动,就能为未来的繁荣奠定基础,”骆家辉在一次会议上表示,“这将激发出21世纪里经济发展的最大契机之一。” 例如,通用电气(GE)此次推销的有清洁机车、智能家电及80多种其他产品。“环保解决方案可以既让我们获利,又让我们的客户获益,”通用电气“绿色创想”计划全球负责人史蒂文·福莱德(Steven Fludder)表示。来自南旧金山的初创企业EOS Climate阐述了公司通过排放指标获取收入的构想——指标的获取途径是消灭来自废旧冰箱的强力温室气体氯氟烃(CFC)。而江森自控(Johnson Controls)则展示了其最新的锂电池产品,并介绍了公司如何使纽约帝国大厦的能耗降低了35%。 然而,之后的市场发展则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和资金。美国政府2009年11月24日启动了6.2亿美元的电网改造项目,用于安装智能电表及其他技术。法国阿尔斯通(Alstom)则靠着政府资助,正在波兰和美国西弗吉尼亚州进行碳捕捉试点。由于美国政府早晚会要求企业披露碳排放信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帮助企业测算碳足迹的业务也日渐成长。光伏电池生产商们则对印度的太阳能计划垂涎三尺:印度政府2009年11月23日宣布,将在2022年之前安装20万兆瓦的太阳能。“印度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我们已在着手开拓,”尚德电力副总裁史蒂文·查狄玛(Steven P. Chadima)说。 哥本哈根峰会的烘托下,数个国家已宣布限制碳排放计划。与会代表们还希望尽快达成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将更多的国家拉入减排行列。对于许多国家而言,减排将通过旨在提高污染行为成本的限额和交易系统来实现。这种机制向可再生能源和高能效倾斜,同时允许减排额度通过市场交易,为企业带来收入。 下一步的关键则是发达国家的承诺: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数十亿美元资金,帮助它们提高能效。这将引爆新一轮全球竞争,无论是对印度出售光伏电池和碳捕捉技术,还是对巴西兜售风电技术。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带来的商机](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2180264595546.jpeg)
企业希望借气候会议获利的同时,企业高管也有话对政界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要明白,我们拥有切实可行的方案,能解决大气中二氧化碳问题,”阿尔斯通电力部总裁朱倍贺(Philippe Joubert)说。而清洁能源投资机构Good Energies高级总监格里高利·凯茨(Gregory H. Kats)还指出:“很多企业都认为这是一个巨大商机的情况下,排放限额会阻碍经济发展、损伤企业利益的观点很难站住脚。” 作者:约翰·凯里(John Carey)于哥本哈根 翻译:李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