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 社会责任 房地产的“减碳”责任



  我国建筑能耗持续刚性上升,将是未来20年能耗和排放的主要增长点。因此,房地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已是迫在眉睫

  文/本刊记者 赵沛楠

  2009年12月8日,王石在博客上写道:“目前世界上合法、非法砍伐木材的70%源源流入中国,除部分制成品再出口外,留在中国的70%用在建筑工地上,而建筑工地的70%是住宅建筑工地”。

  也就是说,如果中国住宅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对于保护全球森林,甚至是全球碳减排格局,都具有深远影响。

  同一天,以王石、冯仑、张在东3位地产大佬领衔的中国企业家代表团亮相哥本哈根,并发表“主动减少碳排放”的企业界宣言。

  中国低碳建筑时代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

  

  

  建筑能耗高居首位

  去年11月,中国政府郑重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要实现这个目标,建筑必须承担重要的“减排”任务。

  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建筑占了近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能源消耗都参与其中,造成大量碳排放。有关数据表明,建筑耗能已占到我国总能耗的40%。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在公开场合指出,建筑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而我国正在经历快速城镇化的特殊阶段,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每年消耗的水泥和钢材分别占全球的42%和35%。全国房屋总面积已超过400亿平方米,今后每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16-20亿平方米,到2020年新增建筑面积将达200多亿平方米。

  仇保兴认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从“衣、食”逐步向“住、行”方向升级,生活从生存型向舒适型转变,对建筑面积、建筑室内环境舒适度等居住条件的要求逐渐提高,这导致建筑能耗持续刚性上升,并将成为未来20年能耗和排放的主要增长点。

  国际上,2009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经济刺激法案,就有超过250亿美元资金将用于建筑的“绿化”。显然,发展低碳建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减排问题,它还是国家能源改革、经济复苏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碳定量绿色建筑

  绿色节能建筑的概念近年已引入中国房地产市场,成为现代建筑的范例模式,而低碳建筑正是它的升级版本。

  低碳,即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告诉《中国投资》:“绿色和低碳建筑的概念有重合,也有不同。绿色和低碳都涵盖了节能,但绿色还强调了居住的舒适和健康问题,而低碳建筑更多的是以减少碳排放为标准。这二者并不矛盾,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以碳来定量是绿色建筑进一步发展的必要”。

  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与建筑生态设计研究所所长栗德祥指出:“绿色建筑肯定是低碳的,但低碳建筑更多的是关注运行中的能源消耗。从这个角度来说,如今很多的中国建筑已经是低碳了,但它是以牺牲服务和设施的舒适度为前提的。不要将低碳建筑同能源利用效率高的建筑混淆起来。目前中国建筑的低碳之路在于如何在实现舒适度的同时达到节能”。

  在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看来,节能建筑是从建筑采暖、制冷、电力等方面的能源使用来讲,侧重物理学的角度;绿色建筑是这一概念的延伸,指建筑本身和周围的生态环境相融合,比如屋顶、墙体、周围有植被,更加接近自然,对自然的侵扰更少,侧重于生态层面;而低碳建筑的内涵和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是一致且相辅相成的。

  位于北京市奥林匹克公园西北角的国奥村,2008年获得了美国绿色建筑协会颁发的“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金奖”。作为超低能耗建筑,居住者几乎不用在冷暖空调和日常照明等方面有所花费。这组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奥村的节能价值: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贡献率为65.7%,实现节能83%;年节电量1000万千瓦时、节煤2.6万吨,将节能价值换算成碳排放,每年即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6.7吨、二氧化硫155吨。

  2009年12月25日,上海世博会永久建筑“一轴四馆”的重要场馆之一世博中心竣工。这是一座按照中国和国际标准建成的“绿色低碳”建筑,总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的它创造性地解决了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环保和减排这一世界性难题,在建设过程中采用大量节能技术,外立面石材和玻璃幕墙实现了自然通风和采光,屋顶太阳能总装机容量达1.0兆瓦,还采用了LED照明、江水源、冰蓄冷、水蓄冷和雨水收集等多项节能环保技术。

  根据公开报道估算,世博中心总能耗低于国家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建筑节能率为62.8%,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为61.3%,可再循环建筑材料用料比为28.9%。这样一座集节能技术为一体的绿色建筑每年节约的能耗相当于2160吨标准煤,相当于节约了上海1万多户居民1年总用电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600吨,年节约自来水16万吨,相当于上海1000多户居民1年的用水量。

  王石认为,开发企业是资源整合型企业,自己并不动工生产建筑材料,而是将所有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包括土地、资金、建材等方面。绿色、低碳建筑要通过规划、设计、建造、运行的全过程来实现;绿色建筑所依托的技术、产品实际就是成熟的建筑技术、普通的建材产品,关键的问题是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方法和建筑师、开发商对所有资源的整合集成能力。

  

  

  推广低碳建筑体系

  记者在采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巡视员武涌时获悉,住建部所代表的政府部门正在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建筑体系的步伐,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完善和严格执行现有的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指导各地加强建筑节能的立法工作,完善配套措施,落实经济激励政策,提高政府监管能力等。

  以低碳为特征的建筑体系,即指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建筑体系。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建筑体系,就是从关注单体建筑节能向关注整个城市建筑节能转变,从关注建设施工阶段节能向两端延伸,即涵盖土地获取、规划布局阶段的节能到建筑报废阶段的节能。

  武涌告诉《中国投资》,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建筑体系,着重在抓好新建建筑节能、加大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力度、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抓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一体化成规模应用、推动建筑节能新型材料的推广应用等5方面,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力度,全面推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加快建立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扩大能耗动态监测平台的试点范围,指导24个示范省市加快研究制定本地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定额和超定额加价制度;继续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规模,引导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向更高水平发展,加大可再生能源农村示范范围,引导农村合理用能;促进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及监管,确保建筑节能材料质量,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作为在房地产行业内最早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的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CRECC),则与众多合作机构将房地产的“绿色低碳行动”推向一个更为标准化的层面。

  1月13日,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精瑞(中国)不动产研究院、北京精瑞科技基金会等机构牵头发起成立的“全国房地产绿碳信用联盟”正式宣告成立,这标志着商会在宁波发起的“中国房地产绿色低碳行动”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而“全国房地产绿碳信用联盟”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标准支持”。这是指由北京精瑞住宅科技基金会资助、房地产商会与精瑞研究院联合组织专家共同研发的《中国绿色低碳住区减碳技术评估框架体系》,作为中国民间首个低碳住区评估标准,它与中国首个碳交易平台——北京环境交易所合作,开展基于“熊猫标准”的房地产减碳标准与对接规则研究。

  聂梅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标准的出台一般是在实际操作两三年之后。我们先推出了一个评估框架,而不是标准,是因为后者的制定是一个极其复杂烦琐的过程,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商会目前指导规划的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已经达45个,工程面积1200多万平方米,正是在这一实践基础上,我们推出了低碳建筑评估体系,很多房地产企业认为这是革命性的举措,其重要性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不亚于一次‘房改’。中国目前大约有6万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我们只要期望绿色低碳的应用覆盖其中1%的企业,这些企业就能够在市场上发挥很好的带头作用了”。

  栗德祥则认为:“针对绿色标准和低碳标准,我更倾向于后者,因为后者以结果为导向,而目前的绿色标准更多的是以作法为导向,容易出现绿色却高能耗的建筑”。

  

  

  如何消化“减碳”成本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认为,绿色的概念,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本身就强调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中国绿色建筑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关注普通建筑。目前,在中国发展生态建筑、绿色建筑,重要的并不在于设计和建造一些高技术水准、高标准的建筑,而是实实在在地解决住宅和普通建筑一般问题。

  江亿指出,在中国,普通建筑才应该是减碳的主力军,冬天保温、夏季防热、自然通风,不正是减碳吗?建筑隔热、垃圾处理、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结合,同样也是减碳的举措。所以,“要抓主要矛盾,不能技术堆砌,片面追求节能”。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也认为,中国建筑存在肥胖症、高血脂症、低免疫力症和先天发育不全症,这4症不除,难以实现全面低碳。比如,客厅面积大而无用导致卫生间等功能空间不足,绿地少、草多树少以及建筑本身的墙体、门窗、屋顶保温不到位等。

  建筑低碳住宅,成本增加是毫无疑问的。测算表明,如果采用节能标准化流程,增加的建筑投入在总成本的5%左右,就能取得30%-40%的减排效果。从“建筑经济”角度来讲,一般建筑物有30-50年的平均寿命,5%的投入在5-6年内就可以收回。但当开发企业发现,不搞节能建筑也能轻松取得资本高回报,就不愿多付出5%的节能成本。栗德祥认为,“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建立一个体系,引导企业去做,要奖励这些坚持正确方向的企业”。

 房地产 社会责任 房地产的“减碳”责任
  栗德祥认为,现在很多企业关注的就是绿色“低碳”会增加成本,但是算出来,成本增加还不到10%,这和目前以几千元幅度上涨的地王来说是很小的比例。如果国家有可能考虑把绿色、低碳的指标体系放进土地招牌挂模式中,多增加一些土地取得标准或是增加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权重,而不是仅仅靠钱多拿到土地,这也许能够改变房地产行业价高者得土地的获取方式。

  “现在市场这么好,开发商的利润率还比较高,可以消化节能减排的成本。所以目前看来,房价并不会因为企业的‘低碳’努力而走高”。王石如是说。

  香港规划学会原会长叶祖达认为,科学的制度是低碳减排的关键。降低建筑碳排放可以跳出“单体建筑”空间,从整个城市和地区来考虑;研究和建立建筑领域的低碳标准和碳排放指标并将宏观指标转化为法定规划指标。

  “今后的房子可能都会被贴上‘标签’,卖楼的被打上‘等级’,做得好可以高卖,做得不好就低卖。像现在家电、冰箱贴上能耗标识,达到多少级国家补助多少钱,没达到最低标准的不允许卖,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帮助将来的房地产市场也能这样”。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梁俊强憧憬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06458.html

更多阅读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2 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

  返回首页  关于龙源  客服中心 用户名 密码忘记密码我的阅览室 投稿中心 荐稿中心 热点专题 名家名作 主编访谈  期刊主页->WTO经济导刊->2007年第1期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王 凯 黎友焕共2页 [1][2]字号

会计的社会责任含义 会计社会责任

      一、会计社会责任的产生和发展  十九世纪中后期,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的社会责任也逐步产生并得到发展。首先,股份制企业的出现,使得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份子,有义务定期向股东等

简述社会研究过程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理论简述

     一、绪论  美国著名学者谢尔顿(Oliver Sheldon) 1924年在其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CSR)”的概念,从此CSR概念进入学术界的视野。在2013年4月6日到8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指出“每天一

声明:《房地产 社会责任 房地产的“减碳”责任》为网友空气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