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夫子 编辑/韵景 横穿柏林的施普雷河在市中心分了个岔,又在不远处合流,围出了一个与河流同名的船形岛屿。岛的北半部分坐落着五座闻名全球的博物馆,这里就是著名的博物馆岛(德语:Museumsinsel)——世界最重要的博物馆群之一。1999年,这里因为是历史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博物馆岛的形成与对人类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启蒙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从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欧洲大陆上的新思想不断涌现,人们开始摆脱宗教的控制,探索自然,重新认识历史,对大众进行教育。在这个背景下,面向公众的博物馆应运而生。 1683年,英国牛津大学的阿什莫尔博物馆对公众开放,成为欧洲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到了18世纪中期,欧洲各国的君主们也开始向公众开放他们私人的收藏,比如巴黎的卢森堡宫、梵蒂冈的卡比托奈博物馆等等。公共博物馆的大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著名的巴黎卢浮宫就是在18世纪晚期建成,新生的美国也出现了若干座博物馆。 当时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虽然强烈反对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但是对博物馆很感兴趣。在去世之前,他决定在施普雷岛上建立一座博物馆,以展出各个时代的艺术珍宝。他的儿子腓特烈·威廉三世继承了这个想法,正式颁布了相关法令。柏林洪堡大学的创办人、教育家威廉·冯·洪堡成为博物馆的负责人,著名的建筑师、城市规划家和艺术家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担任设计工作。 1830年,柏林老博物馆成为施普雷岛上的第一座建筑,同时也是普鲁士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现在被称为新博物馆的普鲁士皇家博物馆于1859年交付使用。1876年国家画廊开放,现在它被叫做老国家画廊。不久,官方正式将施普雷岛的北半部命名为博物馆岛。进入20世纪,岛上的工程仍在继续。1904年,建成了位于岛北端的腓特烈国王博物馆,1960年后它被改名为博德博物馆。岛上最年轻的建筑佩加蒙博物馆在1930年落成。 成形后的博物馆岛集中了大量欧洲和近东的珍贵艺术品,自然而然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艺术收藏中心之一。然而这并不是博物馆岛唯一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岛上的各博物馆在规划的时候有意识地在藏品之间建立起了有机联系,而博物馆建筑的设计和成就又对馆藏起到了点睛的作用,可以说记录了博物馆的发展史。

然而没过多久,纳粹将德国带入了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博物馆岛也没能逃脱厄运。二战后期,盟军的空袭和苏联红军的进攻使柏林市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在1943年11月到1944年2月间,柏林遭受了13次大规模空袭,其间博物馆岛70%被炸毁,尤其是新博物馆,几乎成为一片废墟。 战后,柏林被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博物馆岛在东柏林一侧。对于岛上残破的博物馆,东德政府只做了小规模的维修,新博物馆更险些被彻底拆毁,博物馆岛只剩下了名字。不过,幸运的是这些经典建筑都被保留了下来,没有像柏林王宫等一样被炸得灰飞烟灭。 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给博物馆岛带来了新生,东西德统一后,博物馆岛开始了大规模的维修。现在的博物馆岛是普鲁士文化财产基金会旗下的组成部分,基金会进行了重建总规划,各博物馆陆续修葺一新。就在去年,受损最严重的新博物馆也重新开放,使博物馆岛恢复了往日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