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生孩子就像股票被套牢,
但股票可以解套,而这只股却永远也解不了。 采访·撰文/王翌人??编辑/Reiko 继“卡奴”、“车奴”、“房奴”之后,最近社会上又冒出一个新名词——“孩奴”,用来概括形容一生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而失去自我价值的父母。 新年刚过,热衷亮出自己生活和工作中各种账单的“晒一族”开始在网络上活跃起来。在许多论坛上,不少“80后”网友晒宝宝这一年消费的帖子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请月嫂,一个月4500元。”“宝宝一个月要喝掉1500元的奶粉。”“女儿上好的幼儿园两个月5000元。”等等,各类帖子各有看头,但共同点都表达了一个意思:“生孩子难,养孩子更难”。 “80后”的万小姐细数了自己从怀孕到生子期间在医院的开销明细,怀孕生产前花了约3000元买各种营养补品;生产时,还是正常顺产,各项费用算下来4000元,如果是剖腹产还得另加2000元,如果采用无痛分娩,费用还会增加1000多元,如果选择贵宾病房或是家庭病房,3天的费用可能就会再增加1500元~2000元。这一综合,生个孩子几万块出去了。 但这只是个开始,孩子从出生到6岁的学前阶段,奶粉、尿布、辅食、早教、医疗、玩具、衣服、保姆、保险……每一项都是不小的开支。算下来,很多人都达到了六七万元。不少年轻父母把新生儿接回家,第一笔花出去的钱就是请月嫂。而高额的奶粉钱也愁坏了父母,一罐900克的奶粉最少也要100多元,一个月至少两三罐,“自从三鹿奶粉事件之后,身边同事或者朋友在孩子的奶粉选择上更加慎重,我们家的孩子一直都是吃进口奶粉,一个月光奶粉钱就得2000多块,虽然贵,但只要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我们节衣缩食一些也不算什么。”有子万事足的万小姐说。 工作在外企的刘薇女士,今年孩子3岁。“孩子的事情由不得自己。”她很无奈第表示,看到周围的爸爸妈妈你就会发现自己还要再努力。 到了孩子上学的年龄,教育的费用才是重头戏。家长孙先生称,儿子小升初,大人就像扒了一层皮,从一个月5000多元的冲刺考级班、口语集训班,到托关系走人情的“交际费”,到最后的择校费,为了上重点中学花了将近10万元,这还仅仅是义务教育阶段。这也难怪更多的人选择不要孩子,实在太贵。 近期上海针对生育问题做了一个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上海市户籍人口中表示不愿生育的比重占7.93%,与2003年相比上升3.37个百分点。养育费用太高是人们不愿生育的首要因素。而另一项调研结果也显示,上海人平均生育意愿率继续下降,已婚者生育意愿为1.14个,未婚者为0.85个。从数据来看,不想生孩子的未婚者要远多于想生两个以上的夫妻。在马来西亚,原本华裔人口比例为43%,比马来西亚人的41%还要高,居全国首位。然而,这一数字在近年已锐减,降幅几达一半。这主要是因为“有孩子是负担”的观念作祟。去年1月份,有专家计算出在一座大城市养大一个孩子的花销在50万元左右,然而笔者根据家长们所说的各项育儿花费计算,目前应该已经远超这个数字。在如此巨大的经济压力下,有些家长自嘲道:“生孩子就像股票被套牢,但股票可以解套,而这只股却永远也解不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个孩子只要几元钱,80年代四五十元,而现在已上涨到四五千元。所以我和太太打算攒够了钱再说孩子的事情。”已经结了婚但一直处于二人世界的郭先生感慨道,“我不存够100万元是不会要孩子的,因为周边朋友家的孩子都在国际学校念书,孩子的性格发展很好,所以我也打算让孩子在国际学校这种环境下长大,为了这个环境,我就必须先赚出足够的钱,否则今年这个危机,明年那个危机,会让家人很不安心。” 今年28岁的徐女士怀孕已有两个月,身边不少家长谈论关于养孩子要付出无数金钱和精力、要一生劳苦的“现身说法”之后,她对未来充满了担忧,她怕自己以后惟一的任务,就是拼命挣钱养孩子。 “孩奴”症状自测: 1.给孩子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2.一家人的开销,几乎全给了孩子。 3.尽自己的能力去花时间挣更多的钱,哪怕自己未老先衰。 4.行为极端,性格急躁,只有孩子的喜怒哀乐才能影响自己的情绪。 5.不主动和朋友联络出游,不敢生病、不敢娱乐、不敢创业、不敢轻易换工作。 6.为了让孩子上名校,不惜倾其所有购买学区房,心甘情愿地当起了“房奴”。 (以上6项,打钩越多,说明你的“孩奴”程度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