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不在 塞林格走了,守望者还在不在(1)



 《环球财经》副总编辑 彭晓光

  乔治·华盛顿论民族自信:迷信外国会产生罪恶!

  1796年,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在告别演讲中说:“一个国家对另外一个国家热情的笃信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罪恶。8943;8943;这会让那些野心勃勃、腐化堕落、受到迷惑的国民献身自己喜爱的国家,反而背叛或牺牲自己国家的利益,却没有丝毫反感之情,有时甚至颇感自豪。”

  期待看到不放过任何机会,攻击中国国家民族的原教旨自由主义者,以他们自己同样的逻辑攻击乔治·华盛顿:“大奴隶主,勾结法国封建王朝,背叛宪政民主自由的英国,煽动极端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是标准的爱国贼8943;8943;”

  美分党不存在?这是严重的刑事犯罪指控

  美国每年花费巨资,通过外交、情报、基金会、研究机构及传媒渠道,资助外国人,不遗余力地宣传捍卫美国的价值观和利益,这有大量的公开资料可以证明。

  与此同时,中国的网络传媒上,也始终存在着大量反对中国、捍卫美国价值观和利益的言论。

  所以,谁要是否认美分党的存在,谁就是在提出严重的刑事犯罪指控:指控上述机构的美国工作人员,贪污了巨额经费。据此,对美分党的反击就成了理直气壮的正常工作。

  当然,大部分参与正常国际学术文化交流的中国人,包括海外留学生,都理性坚定地捍卫了国家民族利益,美分党是绝对的少数派。

  精神上的美分党:新皈依者对美国“令人畏惧”的虔诚

  自带干粮的精神上的美分党,是所谓美国价值观的新皈依者(相对于美国人),他们对美国“令人畏惧”(调侃,其实是令人错愕)的虔诚,是个有趣的心理学问题。

  中世纪西班牙第一任宗教裁判官Torquemada,是个犹太人,却顽固地说服当局将拒绝受洗礼(皈依基督教)的17万犹太人驱逐出境;殖民地时代,印度籍的行政官员在英国度过青年时代后,回到印度时“几乎如宗教般奉行着英国的社会习俗和伦理标准”;波兰、捷克等东欧国家对中国的无端挑衅,有时远比传统欧美西方世界来得更具无厘头色彩;这次金融危机后,在全球遭受质疑的新自由主义,被少数中国原教旨自由主义者以最顽固的战斗姿态捍卫,以至于连索罗斯都觉得需要反复强调国家监管的重要8943;8943;

  因为面临(皈依后)团队老成员“变节”、“非我族类”、“投机”的质疑,因为对自己原身份的极度自卑乃至极度厌恶,新皈依者往往以更强烈的、甚至是做戏似的夸张姿态,来表现自己对于新皈依团体的极端虔诚。

  在奥巴马会见达赖奢谈“民主、自由、人权”的当天,美国德克萨斯州“性情温和、爱好音乐”的软件工程师斯塔克,留下了对美国体制的控诉遗言后,驾机撞向当地国税署大楼,这件事在美国社会引起了轰动,大量美国网民甚至对他表示支持。

 你还在不在 塞林格走了,守望者还在不在(1)
  把中国社会任何问题都上升为“体制问题”的精神上的美分党(原教旨自由主义者)、美国的新皈依者,果然如人所料地对此事保持了“集体沉默”。

  面对英语民族的自卑心理:无法回避的世界现象

  工业革命200多年来,只有英语民族(英国、美国)真正建立了全球霸权,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个世界现象:所有国家民族(只有主导华尔街的犹太民族例外),对英语民族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民族自卑心理。这也是中国产生精神美分党的全球背景。

  虽然拿破仑蔑称英国是“店小二国家”,虽然法国人津津乐道于他们帮助了美国独立,津津乐道于法语比英语“高贵优雅”,但“伟大的法兰西”依然存在对英语民族的自卑心理。

  狂妄自大的德国威廉二世与希特勒,其实都抱有建立英德同盟的痴心妄想——这是他们背弃俾斯麦传统,采取自杀性的对俄对苏战略的根源。二战德军中的反希特勒集团(包括军事情报局长卡纳里斯),也始终抱有同英美和解的幻想。可惜,他们只不过被英语民族当成获取德军情报、削弱德国战争力量、加速德国无条件投降的工具而已。

  因为没有经历西方式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与工业革命,历来以“第三罗马”自居的俄罗斯,民族心理深层中始终存在着对西方世界的自卑心理,十月革命后苏联的建立与卫国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俄罗斯民族的自信心,但却没有根除上述自卑心理。戈尔巴乔夫式的“死亡改革”,以全面否定十月革命道路为突破口,短时间内极大地放大扭曲了这种民族自卑自虐,使超级大国苏联以令人不可思议的速度土崩瓦解——速度之快,甚至使当时美国政府的冷战老手布什、贝克、切尼、盖茨等感到难以置信。

  苏联解体有复杂的意识形态、政治、经济、民族原因,但面对美国西方的深层民族自卑自虐心理,显然是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在太平洋战争与金融战争中两次败给美国的日本,对美国存在民族自卑心理显然是不言而喻的。

  民族自信:客观认识美国与资本主义制度

  把美国和美式资本主义作为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惟一标准,这个“新蒙昧主义”信条,一旦主导了国家民族思维,那么健康的民族自信就将成为一句空话,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也将无从谈起。在这个问题上,中国需要借鉴法国、德国、苏联、日本及自己历史上的教训,也需要多读读乔治·华盛顿的告别演讲。

  所以,客观认识美国与资本主义制度,是保持健康民族自信的关键。

  族群矛盾:美国资本专政与世界霸权的最致命弱点

  只占人口2%的犹太族群因为主导了华尔街与传媒,在美国居于社会金字塔的最顶端,但犹太教却同美国主流的基督教存在毫无调和余地的“终极信仰冲突”;讲西班牙语的、天主教的、认为美国大片领土不公正掠夺自墨西哥的墨西哥裔族群,在美国人口比例中快速上升,同传统的WASP社会也产生了极大地矛盾;奥巴马妻子及精神导师在大选时的多次言论,也充分说明非洲裔族群同美国白人社会的深层矛盾。

  族群矛盾是美国资本专政与世界霸权的最致命弱点,美国反复挑起、煽动、利用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的民族、宗教矛盾,置对手于疲于奔命的防守态势,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掩护自己这个最致命的弱点。

  消费主义“民主”导致主权信用总危机:资本主义的宿命

  美国的主流媒体,在金融危机后也在冷静反思资本主义模式的危机根源了:私有资本主导下的所谓自由市场经济,最终必将走向垄断与贫富分化。除了利用自己的货币、技术、及军事霸权从世界其他地区“运来廉价商品”,为维护国内稳定,政府都只能为稳定和扩大社会福利而采取巨额赤字政策(否则就会下台),这种“消费主义民主”凸显的是美国两党政治的瘫痪(“像美国基础设施一样陈旧”),国家无力阻止主权信用危机的迅速升级。

  如果IT泡沫破灭可以用房地产泡沫去压制,如果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的金融危机可以用主权债务泡沫去压制,一旦主权信用这道最后的防线失守,后果将会如何呢?目前,很多中小国家,包括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主权信用总危机的趋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06148.html

更多阅读

“光棍村”的老人们为何坚守在这里?35图 原来你还在这里

p1.在怀安大山深处,有这样一个小山村,全村只剩6个人,还是6个光棍男人;这个村以前也曾经有320人,后来年轻人走了,有能力在外生存的人家搬走了……老人死的死了……今年春节前后随阿咚去过两次“光棍村”,后来心里一直都挂念着这几个

我所知道的塞林格 塞林格是一个怎样的人

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西北角,有个小镇名叫科尼什,很优美,也很安静,2000年时曾有统计说,小镇上的居民一共就1661人。曾以《麦田里的守望者》轰动世界的著名作家JD·塞林格,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一直隐居在这个小镇上。50年来,派遣记者前往这

如果有一天 你的父母都走了_一起感悟人生网 人生感悟的句子

如果有一天,你的父母都走了,这世间就再没有任何人会毫无保留的真心真意地疼爱你了。好好生活,善待父母,即使有那么一天,我们也不会那么遗憾了……如果有一天 你的父母都走了这世间唯一与你有着最亲密血缘关系的人都不在了 所以 孩子们啊

『譯聞·J·D·塞林格:文學與人生一 』

In Memoryof Mr. Jerome David Salinger( 1919 - 2010 )J·D·塞林格先生于今年一月廿七日与世长辞,《纽约客》杂志网站从档案库中整理出了所有塞林格先生在杂志上发表的作品,同时选取并刊登了不少悼念及回忆性文字。这篇

我曾是塞林格的情人 (豆瓣)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豆瓣

塞林格和梅纳德 by 洁尘菜小茜 (生死契阔 与子成说)塞林格是个太有破坏力的男人,洛丽塔情结,女人们离开他之后几乎都被世界的强光给吓住了,浑浑噩噩不清醒一辈子。梅纳德,唯一幸免的梅纳德也在荒地里哭过,然后一砖一瓦搭建了另一个世界。

声明:《你还在不在 塞林格走了,守望者还在不在(1)》为网友気貭小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