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突围转型突破演讲 上海国资转型“突围”(2)



  制度保障:有效激励

  复旦大学教授张晖民认为,企业转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除了企业家的勇气和决心,从机制上必须为企业领导人提供足够的动力,其中有效的激励手段不可或缺。对上海国企而言,必须解决激励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中长期激励不足的问题。

  目前与全国地方国资的平均水平相比,上海的国企高管薪酬是中等水平。

  此前,在国有大企业上,上海市一直没有实行股权等方面的激励。2004年上海开始实行3+1薪酬体系(即岗位薪,绩效薪,福利和政府奖励)。这套体系基于价值创造导向的绩效评价,将国有企业管理层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分解为二块,一块是基于垄断地位或者政策优势而获得的经济增加值,另一块是基于管理层自身经济能力而获得的能力经济增加值。对前一部分经济增加值称为非能力性经济租金,后一部分称为能力性经济租金。

  岗位薪、绩效薪这些都属于短期激励的范畴。一方面容易使企业经营行为短期化,另一方面容易造成改革动力不足。

  “只有用市场化的标准来评价经营者的价值和贡献,令经营者的薪酬收入与其贡献紧密相联,并将这种相联的时间跨度扩大到中长期甚至终身,国企才能真正焕发转型动力。”复旦大学教授张陆洋告诉《上海国资》,作为中长期激励的样本,山西平遥晋商的“身股”制度有很多方面可资借鉴。

  天相投资也在最近一份关于上海家化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上海家化自股权激励实施近2年以来,激励对象中仅有2人主动离职,核心团队的稳定性得以大幅的提高,这对公司业绩的平稳快速增长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因此,对上海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试点推动股权激励制度,进一步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以调动公司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上海国资委方面看来,势在必行。

  在2010年上海国资国企工作会议上,上海市国资委主任杨国雄表示,今年将加大股权激励的力度,一批主业明确、经营稳健、治理完善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将试行股权激励,今年将选择2到3家。1月21日,光明乳业发布公告,推行股权激励。同时,上海市国资委表示,对已明确3年行动规划并实行任期业绩考核的企业领导干部,将实施以重大贡献奖励和增量业绩奖励为主要内容的中长期激励。

  张晖明对此表示赞赏,但他同时认为,上海国企在中长期激励方面,步子应该迈得更大一些。“凡是符合条件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都应该施行股权激励。以前在这方面,上海太落后了!”

   

  体制设计:“中间地带”

  大型国企领导人由组织任命,上海这种“国企高管行政化”现象,一直为外界所诟病,也造成了政府和企业之间界限的模糊。

  “政企不分的前提是政资不分。”张晖明告诉《上海国资》,上海国企转型要成功,首先要阻断政资之间的行政联系,回归企业的本质。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转变经济的调控方式,转变经济的调控方式,需要转变官员的行为方式,转变官员的行为方式,需要转变官员的思维方式,转变官员的思维方式,要学习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张晖明认为,“具体到国企管理上,政府要彻底退到出资人的位置上去。”

  “要彻底改变企业领导人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必须淡化任期制,以企业经营业绩而非行政任期作为企业领导人更替的主要标准,推动企业领导人决策行为长期化,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企业家的企业。”郑彦认为。

  目前,作为完善国资经营管理机制的重要措施,上海正在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2010年一季度,上海将成立专司股权管理的国有资本管理公司。其初衷是促进国资合理布局和结构优化,但在专家看来,此举将大大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逐渐消解国企的行政化倾向,让出资人的定位更加清晰。上海一家国资运营公司的高管告诉《上海国资》,通过建立国有资本运营平台这一“中间地带”,将进一步明晰政府和企业之间界限。

  张晖明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国有企业监管的终极意义是“委托管理”。

  “明白了这点,所谓的动力不足问题,以及改革至今存在的许多症结,都可以有解。这个解就是‘淡马锡模式’”。张晖明认为,“淡马锡模式的实质,就是政府真正退到了出资人的位置上。”

  

  深水突围

  “国资转型,将倒逼政府转型。”一位研究上海国资多年的媒体观察人士告诉《上海国资》。

  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多次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局限于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投入结构的调整,更是经济发展理念、思路、方法与工作方式的深刻变革,特别是在指导思想上要有一个大的转变。

  郑彦认为,上世纪90年代,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步伐领先全国,开展了一系列大胆探索和突破,如率先成立地方国资委、率先进行局改制等。“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有创造力、有带动力、有影响力的制度性突破减少了,这直接导致近年来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落后于中央企业和部分兄弟省市。”

  2008年开始,在金融危机和城市经济亟待转型的强大压力下,上海国资开始在政策、制度、管理等各方面进行新的突围,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2008年9月,上海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为上海国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之后得2009年,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外部独立董事;推动企业进一步市场化、开放性重组;大力推进政企分开,实现国资监管全覆盖;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加快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等一系列举措渐次推出。

  1月12日召开的上海市国资国企工作会议上更事传出消息,2010年一系列更大突破更值得期待:

  一家专司股权管理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媒体称之为“淡马锡”之影)将被组建,最快将于今年一季度实施;

  主业明确、法人治理结构良好、经营稳健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改革已开始起步;

  企业领导任免将渐渐交给市场。其中,企业经营层副职的任免、考核权将逐步放到董事会,政府不再干涉。上汽、电气、光明、锦江、百联、东方国际等6家企业将于今年一季度先行实践。

  为避免“部分干部将企业作为安排干部的一种方式”,上海将对监事会主席和外部监事的任免和薪酬制度做出重大调整。据透露,原先监事会主席的薪酬最高达30万元,今后由企业转岗到其他企业担任监事会主席,可保持原来的薪酬水平;而由党政机关到企业担任监事的,薪酬将大幅度下降。

 产业突围转型突破演讲 上海国资转型“突围”(2)
  这被外界解读为上海国企去行政化的一种积极信号。

  上海市委组织部长沈红光表示,上海将通过“机制+班子+科技”进一步增强国企改革动力。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也公开表示,上海国企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成为市场化的公共企业。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已开始深水突围。

  

  

  

  

  终极路径:淡马锡模式?

  

  

  在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看来,上海国资转型的终极路径是“淡马锡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成功要素,从组织设计上切断了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确保企业真正成为一个市场化的主体。

  一、从组织设计上切断了政府对公司的行政干预

  在淡马锡,董事会负责企业经营的原则,被严格执行。董事会聘请与股东无直接关系的精英担任独立董事,而代表股东的财政部一方代表仅有一名。这样就从组织结构上避免了政府一方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拥有过大的话语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06006.html

更多阅读

企业战略突围 中小企业应优先从县市中突围(2)

既然一家企业在一个中等水平的县级市场或地级市场,奋斗1至3年的时间,能够一年实现一二千万元,甚至三五千万元的销售业绩。这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是一个多少美好的喜讯啊!对于实力一般的中小企业而言,有这样的“美差”又何乐而不为呢!毋庸置

节能环保产业 节能环保 为何屡屡成为创业者黑洞?(2)

 “我们有自己的专利技术。我们的产品是市场上质量最好,也是效果最好的。”骆伟说。几年前,他的父亲过世,他接过了父亲手中的公司。决定这家公司命运的是它的客户结构。骆伟的主要客户是各地供热公司,绝大多数是国企。“国企里,有几个

产业突围 转型突破 上海国资转型“突围”(4)

  据孙德意介绍,目前上海电气代表中国“极限制造”能力的主要产品,包括大型铸锻件、核电核岛主设备、船用半组合曲轴以及冶金、矿山设备等产品。  其中大型锻件方面,上海电气创造了3个世界第一:全球最大的1.65万吨自由锻造油压机

声明:《产业突围转型突破演讲 上海国资转型“突围”(2)》为网友喊累都不认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