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昊苏:中国最反对大国主义
专访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陈昊苏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周海滨 特约记者 徐方清/北京报道 “中国能否拯救世界?”这曾是去年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一期封面的醒目标题,标题之下还配着一幅生动的漫画——一只熊猫正在給瘪了气的地球打气。 而对于这样一个发问,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陈昊苏的看法是,“中国是当然的主角,但不是独角”。作为中国民间外交的负责人,陈昊苏从外交视角对世界格局进行了诠释:中国是大国,但中国没有大国主义。 说中国“英雄救美”太荒唐 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不断加重。2009年,中国的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在美国和日本之后排名世界第三。 陈昊苏认为中国的经济实力增强了,但中国不能唱独角戏,中国离不开其他国家的合作与支持。 GDP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到5%,这是成为大国的必要条件之一,从这一点上说,中国已经是世界经济大国了。中国现在在国际舞台上备受瞩目,中国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出现总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但中国绝无可能以一家之力独自拯救世界,中国上演“英雄救美”也是荒唐的说法,只能一笑置之,不可以认真对待。人们不难理解美国经济的重要分量,只有美国经济出现回暖,世界经济才有可能重新迎来春天。这实际上也就意味着,像美国这样的大国只有自己救自己。 陈昊苏认为:“中国该负的责任是确保自己经济的稳定增长,做到了这一点,就是为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做出了贡献。”对此,陈昊苏给出三点解释:第一,中国要做有利于自己国家的事情;第二,中国不做损害其他国家的事情;第三,中国还要和世界各国一起多做有利于大多数国家的事情。有这三条,中国就是尽到了自己的国际责任,既不推卸这种责任,也不把困难转嫁给别的国家,而且积极地参加到为克服金融危机而开展的国际合作中去。概括而言,这就是中国量力而行地承担大国责任的方式。 对于曾被热炒的主张中美共同领导世界的“G2”提法,陈昊苏说中国从来就不赞成这样的提法,这不是外交辞令,而且对这种主张发自内心的反感。把中国与美国相提并论,这不是抬举中国,反而有损中国的形象。如果指望这样说会使中国感到高兴,那就大错特错了。中国与美国在加强合作的同时,也会继续发展同俄罗斯、日本、欧盟以及印度、巴西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中国需要同情” 作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会长,陈昊苏一直把他所从事的民间外交使命定位为“为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争取国际同情”。 陈昊苏说,“同情”这个词往往被误解,被看作是贬义词,被理解成“怜悯”。他举例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网上有这样的说法:“我们不需要同情,我们需要支持。”把“同情”与“支持”对立起来的说法,令陈昊苏感到很难理解。
陈昊苏认为,民间外交的光荣使命是“在世界范围内为中国人民的改革、建设、发展争取最广泛的国际同情”。这里的“同情”当然不是贬义词。 “同情是人类在走向进步的过程中最可宝贵的情感。不是只有弱者才需要同情,在一定意义上强者更需要同情,以使自己变得更强。有些人为了表示自己的坚强,就说不需要同情,其实是混淆了同情和怜悯的概念。强者对弱者的同情不应该被理解为怜悯,尊重才是同情的真意。我们争取并接受同情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够坚强。许多人说‘大爱无边’,我说‘同情无价’。”陈昊苏说。 “强者只有谦虚才能赢得同情。”陈昊苏以美国为例说明,大国如果总是采取咄咄逼人的态度,在国际舞台上就会丧失同情。如果美国能一反常态,以通情达理的姿态与世界交往,就会争取到很大的同情。中国在崛起的过程应该引以为训,不要招来世界的反感。说“我们不需要同情”这样的话,对于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并不有利。 别太在意对中国的贬低 有人说中国是“外贸大国,外交小国”,对中国在外交上的影响力不以为然。陈昊苏的看法是,“中国绝不是外交小国,尽管中国在外交上的影响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对国家实力的评价来说,经济具有很重要的份量,但经济并不是全部。”陈昊苏认为,中国是一个外交大国而不是小国,这和中国一贯所坚持的外交理念有关。中国外交的理念很有吸引力,就是在中国经济力量还不够强大时,就受到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肯定。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和缅甸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当时就受到了国际上普遍的欢迎。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现在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个时候还说中国是外交小国,我们当然不能同意。但是,中国的软实力还不尽如人意,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也比较差。我们没有理由骄傲自满,不能夸口说自己在外交上有多大的影响力。” 陈昊苏认为,中国经济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挫折,“可能别人还会用一些我们不知道的‘杀手锏’来整我们”,对此,中国要善于学习,熟悉国际经济竞争的游戏规则,把不懂的问题搞懂,将来会更多地参与这些游戏规则的修改与制定。在提高自己的同时维护好自己的利益。 中国是大国,但没有大国主义 作为陈毅元帅的长子,在中国民间外交岗位上工作了19年,陈昊苏的外交心路与父亲血脉相连。回忆起父亲对他的教育,陈昊苏深情地说:“父亲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奋斗了五十多年。他平生对我最重要的教诲就是要报效祖国。永远不要忘记对祖国人民应该负起的责任,随时准备为祖国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切。” “希望我们国家在人类进步的事业中,能占据更大的分量,更大的分量当然意味着更多的责任。毛主席在1956年就说过,‘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他对中国的未来是有信心的,我们正是在毛主席这种信心的鼓舞下走过了漫长的奋斗之路,而且我们荣幸地看到了毛主席的预言成为现实。我们为此而感到振奋。” 陈昊苏由衷地为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力的提升而感到骄傲。但他也清醒地指出,要记住毛主席当年说过的话:“中国人在国际交往方面,应当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大国主义”。 陈昊苏表示,中国是一个大国,而且是世界上最反对大国主义的大国。“我们要和世界各国团结起来,共同面对并承担起推动人类进步的责任。现在的世界面对很多严峻的挑战,环境恶化问题尤为突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环境问题处理不好对人类未来的发展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我们衷心希望中国能尽快地强大起来,赢得巨大的发展成就,这样我们所能承担起的国际责任就会更大。”陈昊苏说,“我还是这样看,中国解决好了自己的问题,本身就是尽到了应尽的国际责任。” “中国能否拯救世界?”陈昊苏也不想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或许,答案中有一些确定的因素,那就是中国的大国责任和“更大的贡献”。给地球打气的不应该只是“熊猫”,只是“熊猫”特别卖力而已。
更多阅读
程益中:中国最大的糟粕,就是所谓做人的学问
程益中:中国最大的糟粕,就是所谓的做人学问这是徐刚老总发的一条微信,特转发与大家分享。作者程益中(《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创办人之一)。本文为作者答记者问。1.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是我过去的沧海,而体育画报中文版是我现在的桑田,沧
抚远:中国最东的县城
抚远:中国最东的县城博陵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之间的抚远县,县治抚远镇距俄罗斯远东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仅60公里。关于抚远的命名,转一段文字:“抚远县,原名‘绥远’,一九一三年三月成立,意为‘绥抚边境’,隶属吉林省。一九二九年
武汉: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汤逊湖
据2014年《武汉湖泊志》载:武汉市共有166个湖泊(中心城区有湖泊40个,远城区有湖泊126个)。其中汤逊湖占地面积约47.6平方千米,超越东湖成为中国第一大城中湖泊。一直以来,武汉市城区的东湖水域面积达33.9平方千米,举世公认为中国最大的城中
陈昊苏 扎西卓玛杨吉生前照片
陈昊苏(1942年5月-),祖籍四川乐至,出生于江苏阜宁,现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毅元帅长子。陈昊苏幼时曾在上海华东保育院、南京汉口路小学读书。1953年小学毕业后回上海,就读于南洋模范中学。[1]1954年父亲陈毅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
横穿罗布泊组图之四:中国最西边的长城——玉门关汉长城
横穿罗布泊组图之四:中国最西边的长城——玉门关汉长城赵亚辉摄影重要提示:衷心感谢您的关注!近期由于某种技术原因,本文图片可能无法正常浏览。请点击本文人民网镜像链接,即可正常浏览图文。汉长城遗址,距今2100多年,比明长城还早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