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詹国枢
金融危机突然爆发,经济学界始料未及。美国金融界前掌门人格林斯潘在一次听证会上沉痛反思说,过去,我们过于相信市场的力量,以为什么事交给市场就万事大吉,政府不必干预了,看来,并非如此。 格老先生的反思,值得我们再反思。毫无疑问,市场是个好东西,市场经济是条金光大道。但可别忘了市场并非十全十美,这家伙也有缺陷,也有毛病,而且毛病大着呢。弄不好突然发作起来,整你个措手不及,人仰马翻,你却连神也没回过来。 所以,趁这危机稍缓之机,是该说说市场缺陷的时候了。 市场有哪些缺陷呢?概括起来,大抵有四。 其一,市场“自私”,不顾公利。 市场的本质是竞争。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是以每个竞争单位的个体最大利益为最终追求目标的。换句话说,市场是“自私”而不顾公利的。大伙儿都知道,各个单位的局部利益和全社会的整体利益之间,并非总是协调一致,二者往往有矛盾,有时甚至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背道而驰。这就难免出现经济学上所说的“外部不经济”,即,从企业内部看是有利的,从企业外部看却是不利的、不经济的。市场“自私”的又一表现是,即使它退而言之不损公,进而言之它也不愿利公。对于国家长远的、公益的事业,每一个个体是不愿意也不会去主动考虑的。如,公路、桥梁等社会共同消费的商品和劳务,国防、公安、公交、公共卫生等社会共同受益的事业,你不可能指望哪个单个的企业会去主动兴建,除非让其进入市场,让使用者付费,使企业有利可图。 其二,市场“发热”,很不冷静。 市场对于价格信号的反应非常灵敏。但灵敏过头,常常就会头脑发热打摆子。市场的盲目性几乎是先天生成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当某一产品走红时,你要争上这个产品,我也争上这个产品,你认为市场空间很大,我也认为市场空间很大,结果,大家都因错误估计市场而受到市场的嘲弄和惩罚。彩电热、冰箱热、洗衣机热、空调热、VCD热……都是市场盲目性的典型表现。我国农村放开搞活走向市场后,农民往往是头一年一出现卖猪难就纷纷杀猪;第二年猪少了出现买肉难又大养其猪;第三年又出现卖猪难又开始杀猪……这不也是市场盲目性的表现吗?从历史看,市场经济国家其经济往往出现周期性波动,高涨、繁荣、过剩、萧条……其根本原因也在市场的盲目性。 其三,市场“重效”,忽视公平。 效率是市场的铁律。任何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必须把效率放在第一位。但是,一切以效率为首要准则,往往就会忽视公平,慢待公平。当一个个竞争主体都以效率为第一准则而杀它个你死我活时,有效率者或因种种原因而在竞争中致胜者便会占有愈来愈多的财富而愈来愈富,而那些没有效率者或因种种原因而在竞争中失败者便占有愈来愈少的财富而愈来愈穷。贫富悬殊几乎是市场经济的通病。而从人的天赋平等权利看,这显然不公平。但市场说,对不起,我管不了这么多,没有效率,连我自己也没法生存! 其四,市场“垄断”,扼杀竞争。市场本来是最提倡竞争的。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竞争主体必然在弱肉强食中一个个退出舞台,最终只剩下最强的那一个或两个,把整个行业垄断。垄断行业中的这个“大哥大”会凭借其垄断地位而限制生产,减少供给以抬高价格,从而获取垄断高额利润。它还会在原材料、技术、市场等方面设置障碍,以防止别的竞争者东山再起。当年竞争的积极参与者,如今成了竞争最起劲的反对者。市场一不留神走到了它的反面。 市场的自私,市场的发热、市场的重效、市场的垄断,这都是明摆着的缺陷。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缺陷呢?正像手心手背密不可分一样,市场缺陷和它的长处也是紧密相连的。市场为何“自私”?是因为它的每一个体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都要为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奋斗;市场为何“发热”?是因为它对价格信号反应的灵敏和迅速,“无形的手”随时出击,才能迅速填补市场空缺;市场为何“重效”?是因为市场经济本来就是讲效率的经济,没有效率,人类怎么发展?市场为何“垄断”?是因为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铁的法则,在竞争中一个个相对没有效率者都被淘汰了,最终可不就只剩下一个最有效率者独自称雄? 物极必反,对立统一。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倘若没有缺陷,市场也就不成其为市场了。 承认缺陷,认识缺陷,并通过政府主动有效的调节,去克服这些缺陷——这,才是我们唯一可取的态度,也是我们走出金融危机并防止再发生类似危机的明智选择。 (作者系《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