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比竞争更重要 合作起来 向外竞争



 文/本刊记者 邢章萍

  新华网消息:1月16日两岸金融监管合作备忘录(MOU)正式生效,标志着两岸金融开放“鸣枪起跑”。据悉,MOU生效后,将有7家在大陆设立代表处满2年的台湾银行可升格分行。而台湾方面也透露,已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大陆银行希望在台设立分行。台湾方面与MOU相配套的两岸银行、保险、证券往来许可办法草案,目前已送至岛内行政主管部门核定,预计将于近期公布。届时,大陆金融机构在台湾设立分支机构的申请将获得正式受理。

  在两岸关系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两岸的经贸交流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台商在大陆将会有怎样的发展?对此,《经济》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震涛。

  《经济》:商务部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80061个,实际利用台资495.4亿美元。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台资在大陆累计吸收境外投资中占5.2%。这样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刘震涛:这些数字说明两岸经贸交流逐渐进入了良好的发展时期。从1987年开始,台商随着探亲的浪潮开始动起来了。虽然由于两岸掌握的贸易往来流量不一样,统计结果有一些微小的差别,但是这并不影响两岸的经贸向好发展的趋势。

  《经济》:随着两岸经贸关系的持续升温,两岸经贸关系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

  刘震涛:随着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实现,两岸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首先是单向、间接、不平衡的两岸经贸关系开始向双向、直接、平衡的方向发展。

  陆资入台与双向投资改变了过去台资企业将研发基地留在台湾,只将工厂搬到大陆、两岸企业各行其道的局面,两岸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补,共同发展。在增进两岸了解的同时,增强了两岸的产业实力。2009年4月第三次两岸领导人会谈,发表了关于陆资入台的共同声明,拉开了两岸双向投资的序幕。6月30日,台湾当局发布有关办法,列出大陆资金可投资的3大类192项产业细目,并于7月1日起正式受理陆资来台或设立分公司的申请。8月初,福建新大陆电脑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家被台湾投审会批准入岛投资的大陆企业。

  过去,台商来大陆投资,要在第三地注册后才可进入大陆,如经过澳门和香港,但是现在台商可以直接来大陆注册、投资。两岸经贸经过20年的发展,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了30年前提出的两岸三通。三通从本质上说只是通航真正实现了,通商还有很多方面的问题没有解决,特别是农产品的贸易问题表现得较为突出,还有很多受限制的地方,但是总体上已经初步改变了单向、间接、不平衡的投资特点。

  其次,两岸经贸关系的制度化开始了。两岸金融监管备忘录(MOU)的签订,是对双方金融机构交流的监管,现在已经正式生效了。内容虽然涉及的只是双方的金融机构可以到对方经营,具体做什么还是要受到限制的,但是可喜的是这扇大门现在已经打开了,我们期待未来可以有很好的发展。最近,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已经到了双方协商的阶段,它是全面的制度化协议,希望可以有实质性的进展。

  《经济》:台商来大陆投资的进展如何?

  刘震涛:两岸经济关系三十年来,不管是贸易还是投资,台商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台商企业来到大陆后,都是独立发展,与大陆的企业很少有联系,两岸企业合作程度很低,生产要素融合的程度不够。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为两岸企业的融合提出了挑战,金融危机又为两岸合作开发内需市场和建立技术标准提供了重要机遇。要抓住这样的有利条件,使两岸经贸有更好的发展。

  《经济》:随着两岸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密切,台商在大陆的投资会不会出现变化?

 合作比竞争更重要 合作起来 向外竞争
  刘震涛:台商在大陆的投资在行业方面会有新的趋势。早期来大陆的台商主要投资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传统产业,而在岛内服务业比制造业发展得要好,但是台商在大陆的服务业投资只有20%左右,这个局面将会改变。目前大陆的台湾餐饮业倒是来了不少,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商业业态在大陆出现。总体上说,服务业会是今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块。

  作为台湾重要产业之一的农业,也可能有一些新模式。不光是农副牧的生产,综合型的、以观光旅游为主的休闲养生农业在台湾是比较超前的。随着大陆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这些东西也可能会引进发展。我曾经走访过台湾的很多农会,观光、休闲和民宿,晚上看萤火虫,感觉很不错。

  台湾的培训业务发展也很快,尤其是职业培训。一个小小的岛有100多所大学,以生产为主的职业培训体系很健全。如果投资大陆,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也会相应地过来,把整个现代服务业的体系建立起来。引进现代服务业涉及到很多相关的管理上的问题,这需要双方做好交流,从制度安排上做好工作。

  《经济》:要实现两岸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刘震涛:要认真思考并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两岸产业要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克服合作深度不足的缺点。目前,在两岸产业合作的推进过程中,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沟通渠道不畅通,二是机制不完善,三是相互对对方产业不了解,四是台资企业对如何将产品打入大陆市场存在着许多盲点。

  对此,双方产业应形成良性互动,将大陆综合经济实力与台湾灵活的企业活力优势结合起来,改变大陆民营企业与台企“老死不相往来”、各自“单打独斗”的局面,携手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提升两岸产业层次,形成强大的全球竞争力。

  其次,两岸应建立“产业联盟”。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要求两岸加快“资源整合”。目前两岸之间已经确立了若干个产业合作试点项目,这将为探索与实践两岸产业合作的新模式提供有力的依据。

  两岸之间“同一个市场,同一个梦”,两岸可以先构建“产业联盟”,进行深层次产业整合,解决好双方利益分配的问题。原来台湾企业委托大陆代工的模式,可以变为产业分工的模式。待这个“产业联盟”慢慢发展壮大后,将形成有竞争力的深度融合的“产业共同体”,开创两岸产业分工与合理布局的新格局,为将来两岸走向“共同市场”打下基础。

  最后,两岸产业要“合作起来,向外竞争”。实现两岸产业合作要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这是两岸经济共同发展愿景中最为敏感和最为重要的问题,两岸要以“合作起来,向外竞争”为指导思想,发扬“家和万事兴”的中华文化精神,把双方优势结合起来,共同打造具有世界强大竞争力的中华民族产业。

  《经济》:您对两岸经贸发展有什么样的期待?

  刘震涛:随着两岸间经济整合度不断加深,未来两岸间必将建成密切合作的“产业共同体”,这是实现两岸产业合作愿景的最终目标,也是两岸“共同家园”的经济基础。

  回顾近年来两岸关系的进展,我们在经贸合作中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成绩。我希望在两岸关系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两岸经贸交流可以继续从为两岸人民谋福祉的基本点出发,实现两岸经贸关系的良性发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05881.html

更多阅读

付晓东:建立系统比表态更重要

付晓东:建立系统比表态更重要文/郝科来源《东方艺术大家》2012.12面对近两年日益火热的“青年艺术”现象,身兼着“推手”与“旁观者”身份的付晓东并不希望用简单的表态来断定“青年”的概念或“艺术”上的孰是孰非,她视野中的“青年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修订版 多数人的幸福更重要

四年前,我以《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为题写过一篇千字文。最近有感而发,我将本文进行了修订充实——幸福比优秀更重要李镇西常常听年轻老师给我诉说刚参加工作便“热情冷却”“理想碰壁”,问我如何才能“坚守教育信念

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能力与态度哪个更重要?

我们时常听到这样一些讨论,能力与态度哪个更重要?或者说能力比态度更重要?或者态度比能力更重要?当然这样的讨论是在一定语境下进行的,而且讨论能力和态度必然要讨论它们与行为绩效的关系。1、能力与态度能力和态度到底是什么?这两个词

声明:《合作比竞争更重要 合作起来 向外竞争》为网友追逐你日夜不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