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盛大心法传奇 大商传奇盛宣怀之官商心法(4)



  这个问题很棘手,余道台果然不知所措。此时,盛马上对余说:“即答以今日订约系奏明办理”。看来,盛老板的确身手不凡,到了关键时刻,该撒谎时就撒谎!

  “东南互保”在中国近代政治史上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深刻反映了中央政权的衰落。而让人意外的是,主动发起并促成此事的,不是朝廷显要,而是一群注重实业的官商和士绅:盛宣怀当时只是一个二品顶戴的道员,张謇更是一个已经下海经商的状元,其他活跃人士还包括汤寿潜和沈曾植等人,汤当时是浙江一个学堂的校长,沈则是南洋公学督学。

  东南互保不久,八国联军就攻入北京。外逃路上的慈禧太后传旨让李鸿章进京议和,而李鸿章要拉盛宣怀一起北上。老李毕竟年近八十,要面对十一国列强,他实在需要有小盛这样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从中相助。

  然而,南方的几位封疆大吏不同意,他们还指望有事由盛宣怀去与洋人周旋呢!小盛成了香饽饽,南北都抢。他分身无术,灵机一动,就去请示老盛。此时盛康正在苏州留园养老,但也没闲着,对政局演变看得很清楚。他告诉儿子:“时局如斯,宜退,不宜进。”

  OK!盛宣怀在老上级面前也好交账了:“不是我不想去,是老爸不同意!”

  李鸿章只好独自北上,临行留给盛宣怀一句话:“和议成,我必死。”一语成谶,《辛丑条约》一签订,慈禧和朝廷尚未回京,李鸿章就在一片骂声中咯血西去了。

  “老上级,一路走好!卖国的骂名你就一个人去背吧,反正也不止这一次,您老就多担待了!”躲过了一劫的盛宣怀,一边悲伤,一边庆幸。

  斗袁

  1901年11月,北洋大臣李鸿章去世,大清王朝中央出现了巨大的权力真空。

  此时,盛宣怀主动出面推荐袁世凯继任。盛宣怀这样做是经过精算的,在他看来,袁世凯与自己是李鸿章的左膀右臂,与别人比起来,袁能上位对自己的经济事业最有利。

  袁是职业军人,以强硬著称,主张“强政府”,由政府兴办新式企业,同时也增强自己的实力。担任北洋大臣不到一年,他就盯上了招商局与电报局,这是盛宣怀万万没想到的。袁世凯是个运气极佳的赌徒,直到倒台的前一刻都一直满手好牌,这一点不假。他想找盛宣怀的茬,机会就送上门来。

  1902年,盛宣怀身边一个负责电报采买的手下跟他闹翻,投奔袁世凯,把盛的贪污内幕向袁抖落个一清二楚,让盛宣怀既尴尬,又被动。

  祸不单行。这年10月,盛康病逝,盛宣怀照例应开去本兼各差,以便安心“守制”。除铁路督办仍保留外,其他各差均准予开缺或改为署任。清政府拟派张燕谋督办轮、电两局,以便“归入户部筹饷”。

  盛宣怀当然坚决反对,此时他很自然地想争取袁世凯的支援,随即电告时在开封的袁氏,并请袁到上海面商对策。11月下旬,袁世凯来到上海。袁世凯虽然不同意由张燕谋接管轮、电两局,但也决不会让盛继续干。

  二人见面,盛向袁建议:“船宜商办,电宜官办。”其实,盛所说的“船宜商办”是真情,但不同意“督办易人”;至于“电宜官办”,完全是不得已的假话。

  大家毕竟是战友,面子还是要顾的。因此,袁世凯一开始还是很客气的,他说:“轮、电化商为官,公免受累受谤;此行察看内情,公受病惟在船、电,人注意亦在此……以公才资,久当开府,困于庶事,实在可惜。果能趁此摆脱清楚,亦同志之幸也。请公留意!”听上去,袁某似乎很为哥们着想。

  “以公才资,久当开府”,去做高官,这话盛宣怀当然爱听;但说他握有轮、电是“困于庶事”,要他“趁此摆脱清楚”,“化商为官”等等,他可就听不进去,而且坚决反对了。然而,袁世凯主意已定,盛宣怀说什么也没用。

  面对袁世凯的强势,盛宣怀又提出电局收归官办也可以,但一定要按股票市价加利息付给现款,以慰商情,这打中了袁世凯的要害。但袁世凯是什么人,跟你商量是看得起你,付钱要收,不付钱照样收,别给脸不要脸。

 仿盛大心法传奇 大商传奇盛宣怀之官商心法(4)
  1903年1月中旬,袁世凯被清廷委派为电务大臣接收电报局。袁世凯以政府资金紧张、无法全付商股为由,决定商人仍可“附股一半”,而另一半商股则由政府超低价“购回”。此法一出,商界哗然。实际上,由于要支付巨额“庚子赔款”,政府连超低的对价都付不起。

  袁世凯的基本思路是:取之于商,用之于官。清廷公告:“该局改官办之后,其原有商股不愿领回者,均准照旧合股。”无论盛宣怀及商人们多么不满,都无法改变收归官办的命运。

  接收完电报局,袁世凯紧接着就强迫盛宣怀辞去招商局督办,派亲信杨士琦担任该局总理。

  不到一年,盛宣怀手中只剩下汉冶萍路矿公司,这还是在张之洞的地盘上,袁世凯不敢过于强迫才幸存。落到这步田地,盛宣怀开始怀念起李鸿章主政的日子。那时,因为有李鸿章做靠山,盛宣怀做事一直顺风顺水。现在靠山已去,物是人非,面对咄咄逼人的袁世凯,盛几乎毫无招架之力,完全是一副秀才遇到兵的狼狈相。

  当然,盛宣怀也不会善罢甘休,他做好了长期抗战准备,暗中窥测,等待东山再起。

  盛宣怀一生混迹官商之间,本来就是亦官亦商,现在深受官方压迫,对权力的渴望更加强烈。蛰伏数年后,他勾上慈禧面前的大太监李莲英,送上巨额红包,终于在1908年3月获授邮传部右侍郎。铁路、电报、航运和邮政都归邮传部管,盛氏顿时权力大增。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清政府最终按每股180元的价格回购招商局全部股票,持股的商人们因此挽回部分损失。

  1908年11月,慈禧太后终于死了。靠山一倒,袁世凯骤然失势,被贬归家。等候多年的机会终于来了,盛宣怀马上利用手中权力,布局夺回招商局。1909年8月,招商局召开股东大会,决定完全商办,盛宣怀心中的一块巨石终于落地。

  自创办起,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电报局,产权始终不是很清楚。正是这种混沌不清的产权状态,让这类企业事实上沦为利益集团的取款机,吃亏的是国家,占便宜的是李鸿章这样的显要与盛宣怀这样的官商。

  而李鸿章去世后的这场“轮电之争”,只不过是又一场利益洗牌,中央(清廷)、地方(袁世凯)和商人都尽力争取自己的利益,在“产权不明”混沌状态下,自然是谁的力量大,权益就归谁所得,谈不上谁更有理,更谈不上谁更正义。

  逃命

  1911年1月,盛宣怀被封为邮传部大臣,成为一品大员,登上职业生涯的顶峰。

  上任伊始,盛宣怀就赶走原来的铁路总办,袁世凯的亲信梁士诒,自己总管全国铁路事宜。当时,铁路建设是各自为政,各路诸侯腰里别把号,各吹各的调。这种局面,非常不利于管理,也很影响盛大人个人的利益。只有统一采购,才能让盛氏的汉冶萍公司的钢轨行销全国。

  经过一番权衡后,这年6月,盛部长提出“铁路国有”政策,下令将川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路权收回作抵押,向英、法、美、德四国银行借款600万英镑,以统一全国的轨道。

  此时四川、广东、湖南、湖北等地已经有不少民资入股,突如其来的“国有令”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于是四川人率先发起保路运动。清政府随后派端方在湖北调选新军入川镇压,结果引发武昌起义,各省相继独立响应,满清王朝就此覆灭。

  盛宣怀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一纸电令,居然成为压垮满清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他虽然委屈,别人却不同情。御史王宝田马上上奏弹劾:“此时鄂事决裂,实由川民之变;其致变之由,由于收回铁路国有之政策。而主张此事者,则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也。”

  盛宣怀成了清朝覆没的第一号责任人。他立即被革职,政治生命到此结束,等待他的则是审判,审判他的是1910年成立的资政院。

  1911年10月25日下午一点四十五分,清政府内阁资政院召开第二次会议。议员牟琳和易宗夔起来发言,两人轮番数落盛宣怀在法律和政治上的失误,要求政府将其“明正典刑”,以谢天下 。

  因为一向假公济私,吃外国人回扣,盛宣怀早已恶名在外。会上没人为他辩解,参会的邮传部特派员陆梦熊准备站起来说话,却遭到大家的反对,让他老实坐着,只许听,不许说。

  散会后,陆梦熊急匆匆地赶往盛宣怀家中,把这一噩耗告诉他。盛宣怀有点不甘心,他决定上书,向年仅六岁的宣统皇帝陈情。

  “革命党一直就存在,朝廷又不是不知道,他们起事怎么赖我呢?”可盛部长最终还是没有写下去,因为他想到了自己的老上级李鸿章的遭遇。墙倒众人推,这是中国官场自古到今的政治逻辑,谁让你点子背呢?当年李鸿章签订那些条约,难道全是他的错吗?

  10月26日,朝廷旨意到达,盛宣怀被革职,“永不叙用”。

  10月27日,盛宣怀逃离了北京。

  1911年的最后一天,盛宣怀乘船去了日本。同日,他与孙中山在海上相遇,擦肩而过。之后,他曾被民国政府两次抄家,两次发还,算是有惊无险。

  1916年4月,盛宣怀在上海去世,留下大约2000万两银子的遗产。

  按照当时的购买力,一两银子值300美元,盛宣怀遗产价值60亿美元。而位极人臣的李鸿章,去世时也不过留下1000万两而已。

  因为这笔2000万的糊涂账,盛宣怀当年遭受无数责骂——得不到保护的产权,大众平均主义的暴力,舆论普遍的不同情,这样的困境,作为官商的盛宣怀当年始终不曾走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05880.html

更多阅读

杭州海归创业政策 大商传奇 范旭东之海归创业(4)

  既然决定创社,就必须有一名合格的社长。  这位社长既要有资历,又肯坐冷板凳,能“沉下心来”“不为当世功名富贵所惑”。  在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这样的社长,能找到吗?  时任教育总长的范源濂,向弟弟推荐了一个人。  这个人叫

大商路演创业大赛 大商传奇 范旭东之海归创业(3)

 聚贤  1917年,初冬。华北平原刚刚下了第一场雪,天地间一片洁白。  天津,太和里,范旭东寓所。  妻女都去北京哥哥家了,天刚蒙蒙亮,范旭东就起了床。他身穿家做便服贴身丝棉袄,头顶瓜皮式样棉帽,一副当时并不多见的近视镜架在鼻梁上

深圳海归创业优惠政策 大商传奇 范旭东之海归创业(2)

  而与盐商沆瀣一气的政府主管方面,只允许久大精盐在天津东马路设店行销,离开东马路行销就以“越界为私”论处了。  不打开销路,久大就是死路一条呀!“去北京想办法,一定要打开这局面!”  站在寒气袭人的塘沽海滩上,面对着蓝天与大

大商路演创业大赛 大商传奇 范旭东之海归创业(1)

 文   方正     20世纪初,海归派正式登上中国社会的大舞台。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文化运动,乃至民国建立,海归派都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海归派在实业方面的建树远为逊色,但为数不多的海归派企业家对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对中国

声明:《仿盛大心法传奇 大商传奇盛宣怀之官商心法(4)》为网友青丝长发君久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