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中国:来自社会基层的真实镜像(1)



   138年前的1872年,一个名叫明恩溥(Arthur Henderson Smith)的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在自己27岁的时候来到了中国。他或许不会想到,他的这次旅行,却成为了观察中国近100多年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现代化变革的一个起点。

  在这次异国之旅中,自小接受西方教育的明恩溥与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帝国结下了深厚的缘分,使得他成为第一个建议美国政府退还中国庚子赔款的人,并获得美国国会的同意。正是这一款项的资助,开创了近代中国人海外留学的先河,而这些“海归”又为100多年来的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变革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智慧源泉,并激荡至今。

  明恩溥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中国?

  在其近50年的在华生活经历中,明恩溥先后居住于天津、山东等地,曾兼任《字林西报》的通讯员。他对中国下层农民的生活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并使得他撰写出了那本著名的《中国乡村生活》一书。

  在本书的前言中,明恩溥仪写道,“中华民族不仅有着举世无双的过去,也必将有美好的未来。然而,在这个美好的未来实现之前,还存在许多必须克服的缺陷”。为了看清这些缺陷,他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乡村,他说,“中国乡村是这个帝国的缩影,通过对它的考察,我们将会更好地提出纠错改正的建议”。

  而事实上,他为中国及全世界提供了一种更具价值的观察和认识真实中国的路径和逻辑,那就是,“我们不能过于重申中国在统一性上的多样性,因为这种断言总是暗含着这样一种局限:尽管多数情况并非如此,但在某处确乎真实”。所以,“多样性的统一性是中国一种真正典型的事实,尽管这种情况是有限的,但并非不值得我们重视”。

  明恩溥的睿智令人叹服。我们坚信,直到今天,将目光投向对更加复杂和多样的基层,记录其中变革的故事,是很重要也很必要的。因为,我们看到,在一系列轰轰烈烈的现代化国家制度构建中,政策条文化的制度变迁,时常在基层遭遇荒诞性的故事,进而让很多经过深思熟虑的政策设计在执行中变得似是而非。这其中包括本组文章所涉及到的户籍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新农合改革、集体林权体制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等等。

  当然,我们的故事更多的讲述了改革进程中不太顺畅不太理想的地方,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对这个国家的现代化转型的未来感到悲观,因为我们的故事也无法代表基层中国的全貌。我们与100多年前的明恩溥一样,对中国的美好未来毫不怀疑。

  正像我们的记者在东北的一个山村看到的,一项出于保障农民利益和保护国家森林资源考虑的林权体制改革,在基层执行的结果是,分到林地的村民在粮食价格上涨的现实利益面前,开始纷纷将“自家”林地开垦为农田,。当更多的村民都作出类似选择的时候,给政策变革带来的结果就是一座座秃山。

  此时,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简单的去责备追逐私利的村民,因为,可以让身处变革时代的每个个体都能自由的选择自己生存和生活的方式,本来就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国家转型的应有之义。但是,这个案例提醒我们,这些复杂性使得我们现代化改革的每一步都显得步履维艰。

  由此延伸开去,我们更加相信,对改革共识的达成显得弥足珍贵。只有改革共识的达成,才能使得我们的一些具体改革措施——哪怕是存在一些缺憾的措施,也可以获得大多数的支持,一起奔向最终的政策完美、国家完美。

  迷失北京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冰 | 北京报道

  燕子说她非常喜欢《蜗居》里面的海萍,“因为那演得几乎就是我。不过,现实并没有像电视剧那么美好。”

   “我们很努力的工作,从2006年到2009年,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了不到30%,我们的收入增长了一倍还多。但是,我看中的房子的价格却涨了500%!我努力了五年,却离我的房子越来越远。”燕子说。

  直到今天,她和丈夫怎么也想不通,在这个他们梦想的城市,为什么他们更加努力了,但却更“失败”了。

  燕子的选择题

  燕子大学毕业后不久的2003年,和相恋了三年的大学同学结了婚。虽然两人都来自城市,但是家里都并不富裕,用现在时髦的词来讲,他们当时是“裸婚”——他们用仅有的积蓄,让双方父母来到北京,见了个面、吃了个饭,“没有仪式、没有婚纱、没有戒指,当然更没有车子、房子”。

  不过,当时的燕子并不沮丧,“我们当时都非常努力的工作,为的就是在北京买个房子,然后真正的落户安家。”

  燕子和丈夫读大学时都是学旅游管理的,两人毕业后都进入了旅行社工作,加起来会有8万多元的年收入。两年下来,终于攒下了10万块钱。“那天我大哭了一场。我们两个算上租房每个月花销绝对不超过2000元,日子过得真的很艰苦。”

  2005年,手里已经有些积蓄的燕子面临两个选择:第一,用这笔钱做首付,在单位附近买一套六七十平米的、总价30万之内的二手房,“老房子便宜,可以不用装修,而且六七十平米也可以找到两居室,将来如果有了小孩,还是两居室比较合适。”一向精打细算的燕子发现,当时周边的房价在4000元左右,新房稍微高一点点。

  第二个选择是买车。“不是上下班、出去玩开的小轿车,我们想买一辆旅游车,帮旅行社拉客人或者做租车服务,说得好听一点,就是要自己创业。”

  经过激烈的讨论和挣扎,最后两个人决定选择后者。燕子说,“导游的底薪是很低的,请了产假几乎就没有收入,怀孕也不能跑来跑去,孩子小的时候也不能父母都经常出差”,所以,“一直不敢生小孩”,“而为了房子、为了孩子,再苦再累我们也要拼一把,说不定我们自己做得好,还可以买大房子呢”。

  燕子夫妇看上的大巴车价格在20多万,他们的积蓄够得上首付,每月2000多元的贷款虽然会让生活更加紧巴巴,但也能够承受。于是,燕子的丈夫辞了职,开始了“个体户”的生活。

  利用工作两年积累下来的人脉,再加上人又机灵能干,他们“生意”做得相当不错。三年下来,小两口不仅提前还完了车贷,还存下了30多万的“买房基金”。

 百姓中国:来自社会基层的真实镜像(1)

  但让燕子大跌眼镜的是,此时,三年前他们看中地段的房价早已不是4000出头,而是两万还多!不要说一套大房子,就是和原来一样的六七十平米的房子,现在要150万,首付就需要45万,然后成为真正的“百万负翁”,“我们辛苦了三年,省吃俭用,结果却是我买不起原来的那套房了!”

  燕子说,她现在经常会想各种“如果”,“如果我们当初选择的是方案一,我们用10万块做首付买了那套六七十平米的二手房,月供才1000多。工作平稳轻松,而且一定有了宝宝,也可以享受生活”。她看到自己有很多买房比较早的同学,现在的“生活状态要比我好很多”。

  但是,她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自己究竟错在了哪里?

  石磊的“人性化”生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05876.html

更多阅读

习扛起经济全球化旗帜 欧兆伦 扛起社会责任的「旗」(1)

  4月7日中午12点,上海花旗集团大厦35层会议室,记者在等候采访花旗中国首席执行官、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欧兆伦时,隔着落地玻璃窗看到这样一个细节:接听了三次电话,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在两份文件上签字,与秘书第二次沟通采访事

刘汉元:新能源狂人的“第二条裤管”(1)

  刘汉元的雄心是把光伏与农业,这两个相去甚远的行业,在通威集团内部整合成两条上下贯通的产业链      刘汉元本不是易于激动的人。谈到多晶硅时例外。   新能源、光伏或者多晶硅,对这位通威集团的董事局主席是有魔力的词汇,他

2016宏观经济形势 直面中国2010年最为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1)

 文·刘伟      中央判断今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最为复杂。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原因有很多方面。  结构性失衡是困扰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根源  最为复杂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矛盾最为复杂,因此中国宏观经济调控

百姓中国:来自社会基层的真实镜像(5)

  腊旺说,他不敢奢望“新农合”能把他的门诊纳入新农合定点,但希望政府多考虑考虑农民的实际情况,希望定点医院多考虑考虑患者的实际治疗需要。   “戏曲之乡”的文化室试验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周海滨 ★周共和 |安徽报

百姓中国:来自社会基层的真实镜像(4)

  但这种教师私办的小学生公寓既不合法也不合情。一位家长不满意地说,去年冬天,自己8岁的女儿回家过周末,“我发现她的棉裤是湿的,问了才知道,孩子小,冬天衣服厚不好脱,老师也不管,所以晚上睡觉也穿着棉衣棉裤,周二晚上尿床,把棉裤尿湿了,就

声明:《百姓中国:来自社会基层的真实镜像(1)》为网友我是派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