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教训 危机的教训就是必须居安思危



     专访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

      特约记者/刘文越(发自华盛顿)

      金融危机尚未远去,欧洲债务危机接踵而至。这其中的最大教训是什么?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强调,最大的教训就是必须居安思危,必须在经济向好发展时考虑到经济不佳时的情况。希腊等欧洲国家需要如此,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国也是这样。以下是专访内容。

      中国经济发展一枝独秀

      《新民周刊》: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去年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林毅夫:去年中国经济达到8.7%,在全球经济下滑2.2%的状况下,确实是一枝独秀,鹤立鸡群。

      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当然是中国政府非常及时,采取了非常有力度的积极财政政策,进行财政刺激。另外,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积极财政政策的使用上,可以投资使用的项目非常多。所有这些项目会很快到位。第三个原因,在于国内有很大的市场,所以在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刺激下,国内内需也增加非常多。所以我想这是三个有利的因素。

 金融危机的教训 危机的教训就是必须居安思危
      展望今年,前面讲的这些有利因素还是在,因为中国政府还是会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还会有很多投资空间;而且,中国的内需还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存在。所以我相信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保持在8%的目标还是非常有可能的。

      《新民周刊》: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面临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

      林毅夫:谈到挑战,一方面在于外部因素,国际经济固然有复苏迹象,而且实际上,按照我们现在的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能达到2.7%,不过根基还是非常不牢固。

      另一方面,即使经济增长2.7%,贸易的增长会从去年下滑14%到今年估计正增长4%,但这还是比较低的水平,更何况因为全球经济复苏根基还不牢靠,外部环境不是特别好。

      那么内部方面,大家关心房地产价格涨得比较快,积极的货币政策是否要收紧一点。我想国内的经济增长有些地方还必须要提高警惕。

      《新民周刊》:你如何评价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走向复苏所起的作用?

      林毅夫:应该是非常有影响的。比如说去年全球经济下滑2.2%,要不是中国经济增长8.7%,假如去年中国经济增长是零的话,则去年全球经济下滑将是3%。

      今年我们估计全球经济增长2.7%,假定中国经济增长是8%,那么在2.7%的增长当中,中国的贡献可以达到差不多30%,因为中国经济的贡献约占0.8个百分点。如果没有中国的这部分增长,那么全球经济增幅将只有1.9%。

      中美互利共赢是基本格局

      《新民周刊》: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采取了包括4万亿元刺激经济计划在内的诸多政策,如今面临着通货膨胀预期上升的压力。外界纷纷猜测中国将会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整,你认为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否需要调整?

     林毅夫:我想在积极财政政策方面可能还是需要继续,因为前面谈到外需虽有所复苏,但还是相对比较疲软。在这方面,我们启动内需非常重要,在这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非常重要。但是在货币政策上,尤其信贷的发放上,可以根据国内经济增长的状况,还有房地产发展的情形有适当的调整,可能可以从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到比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新民周刊》:受金融危机和高失业率的影响,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之间、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都有所增加,如何看待这些摩擦?

      林毅夫:我想应该看总体,中美之间的贸易是互利双赢的。因为中国卖到美国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的生活必需品。美国这种产品已经几十年不生产了。对美国来讲,从中国进口是最合算的,价格最低,质量最高。如果不从中国买的话,从其他国家买,价格会更高。

      互利双赢,我想这是基本格局。

      当然在美国经济增长较慢、就业率较低这种状况下,难免中美双方的经济往来中会有一些矛盾,可能美国方面会从国内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尤其是舆论界没有详细分析中美贸易产生逆差的深层原因,难免会有保护主义抬头。实际上在去年,美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增加非常多,但总的来讲,中美双方领导人都非常清楚,中美贸易互利共赢,这是基本格局。

      《新民周刊》:最近关于中国减持美国国债的问题受到关注,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林毅夫:对中国来讲,我们现在外汇储备这么多,总的来讲在边际上有些调整要多元化,这对管好我们外汇储备来说应该是个提上日程的问题。但总的来讲,中国当然还是希望美国经济稳定,美元稳定,美国经济更快复苏。

      希腊债务危机要求人们居安思危

      《新民周刊》: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引发了人们对全球债务问题的担忧,中国的财政也有自身的问题,你认为债务问题会导致下一轮全球危机吗?

      林毅夫:首先,因为全球经济有复苏,但是增长还是比较慢。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国家的债务就会变成问题。那么希腊是一个问题,其他一些国家也可能会出现。对我们国家的借鉴,我想还是居安思危嘛。

      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势头非常好,有利条件很多,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是必须要居安思危。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要利用这段时间提高中国自己的素质。因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出现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经济如果大幅下滑的话,对这个国家都是非常不好的。

      《新民周刊》:危机使欧元受到冲击,很多对冲基金也在做空欧元,你对欧元的发展怎么看?

      林毅夫:短期肯定会有波动。但长期来看,欧元作为全球一个主要货币,欧元经济体作为全球一个主要经济体。这个格局是不会改变的。

      失业问题是中国经济转型最大挑战

      《新民周刊》: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提出了发展战略的转型问题,即从出口导向型向内需导向型转变,在你看来,现在的时机是否恰当?

      林毅夫:我们一直想做这种调整,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十一五”规划,我们要走向和谐发展,早就提出来了。不是在危机当中提出的。当然在危机中,出口少了,就更需要内需来创造需求解决就业问题。所在要利用危机时间,把原来的既定方针,继续推动,化危为机。

    《新民周刊》:许多人也都认为,中国经济转型也是一个艰难且长期的过程,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最大难点是什么?

      林毅夫:当然是就业问题,要有一定经济增长才会解决就业问题,解决就业社会才会稳定。金融危机对我们的最大挑战,就业是最大的。

      《新民周刊》: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世界有重大影响,未来的五年、十年,中国经济会是什么情景?

      林毅夫:我对中国经济一向是比较乐观的。当然经济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问题。解决问题后会上一个新台阶。到时候又会有新问题,到时候再解决新问题。不能说发展了,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只有问题才会有进步嘛。

      《新民周刊》:我记得上次采访中印象很深刻的一点是收入的合理再分配,你如何看这个问题的紧迫性?该从哪些途径下手?

      林毅夫:这个问题我谈得很多了。关于中国的收入问题,中国这30年来经济发展得非常好,但是要说有问题,问题的矛盾焦点可能在收入分配。但收入分配也与就业相关。在危机中如果就业解决不好,那低收入人的收入会更低,收入差距就会更大。

      《新民周刊》:你刚才谈到居安思危,也谈到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不牢靠,而且以前你讲过世界经济有再次衰退的可能性,现在是否还这样认为?

      林毅夫:世界经济再次衰退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还存在不确定性。因为世界经济目前最大压力,我以前谈过,危机是从金融开始,现在危机的最核心问题在于产能过剩。

      如果产能过剩的问题不解决,经济总有下滑的压力。因为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尤其是发达国家,它可以投资的机会就非常少。这种状况下,尤其是民间私人部门投资就会非常少,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失业率就会比较高。失业率较高,大家对未来的预期就不好,消费也会比较疲软。投资疲软,消费也疲软,经济下滑的压力就比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靠政府来创造需求,靠积极财政政策,或是社会保险体系。目前的不确定因素,对发达国家来讲,一方面产能过剩,所以必须有积极财政政策,但是积极财政政策,在发达国家好的投资机会非常少,所以很可能会使债务提高非常快。

      这种状况下,存在各种退出压力。不退出的话,债务增加;退出的话,经济可能会下滑。这是个两难选择。由于有这种两难选择存在,世界经济目前还存在不确定因素。

      《新民周刊》:新兴经济体面临挑战。中国的资产泡沫正在出现,你觉得泡沫的可能性大吗?

      林毅夫:资产的价格涨得比较快,这是大家都看得到的。这跟货币政策比较宽松有一定关系。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知道很多经济危机都是从资产泡沫引起的,这也是需要居安思危的一个表现。

      当我们看到资产价格上涨时,那么就要对会不会造成泡沫高度警惕。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这与我前面提到的应更多依赖财政政策刺激、在货币政策宽松上适当调整、保持灵活性有关。另外,要改善资金管理。比如资金贷出去后,要跟踪贷出去的款是否真正用到当初贷款的项目上去。如果在资金管理上得到改善,并保持货币政策的灵活性,我想资产泡沫还是可以比较早地得到化解。

      多学习多提高为国家尽力

      《新民周刊》:你出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也快两年了,对这两年的工作,有什么体会?

      林毅夫:对我个人来讲,这当然是个很难得的机会。因为对经济学家来说,碰到60年来最大的经济危机,对世界是一个挑战,对经济学家本人当然也是一个挑战。能够有机会参与来了解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然后怎样来解决这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同时利用危机给未来的发展打下新的基础,能够参与这样的工作,对我个人来讲,当然是非常幸运的。

      《新民周刊》:我们的读者想知道你一年来的工作状况,这一年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么?你是如何协调在世行的工作的?

      林毅夫:印象最深刻的,是当然是有很多机会了解全球的事务,了解中国,了解其他发展中国家,了解发达国家。在这样一个工作岗位上,对自己有所提高,也可以尽自己的能力,做出一点贡献。我希望在世行工作这段时间,一方面把我在国内的经验,在国内的所学结合现在的工作岗位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另一方面,我希望利用这个机会多学习多提高,将来回到国内,为我们国家的进一步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尽一份力量。

      《新民周刊》:业余时间会做些什么?

      林毅夫:其实工作很忙,主要还是生活节奏非常快,非常紧张,没有太多休闲时间。如果有时间,会利用在华盛顿良好的自然环境,到郊外看看山,看看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0564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金融危机下的产物——观《职业丑人沉浮记》有感 宦海沉浮

原文地址:金融危机下的产物——观《职业丑人沉浮记》有感作者:憩园主还记得08年的金融危机吗,一些企业为了保证正常运转,就想大规模裁员,可是面对一些有背景和不想失去工作的员工,使负责人束手无策,这时”职业丑人“就应运而生了,他们顾名思

强生全球领导力项目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领导力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编者按 危机来的时候,谁也没有察觉,正如危机走的时候,谁也没有发觉一样。 和一年前的这个时候相比,此时公众对于市场和未来的信心,已然陡增。 但问题是,这一年的危机,留给我们什么?危机的绞肉机之下的经历和教训,又能给

什么是全球领导力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领导力(1)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危机来的时候,谁也没有察觉,正如危机走的时候,谁也没有发觉一样。和一年前的这个时候相比,此时公众对于市场和未来的信心,已然陡增。但问题是,这一年的危机,留给我们什么?危机的绞肉机之下的经历和教训,又能给全球商

胡舒立专访保尔森:金融危机的教训与启示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保尔森答案 以前不可想象的事情,做起来并不困难, 因为没有选择,“不然后果太惨重,”前美国财长 保尔森在专访中说。中国能从中学到什么? 本刊记者 胡舒立 王烁 李昕 | 文 摄影 苏里 在5日下午飞抵北京一小时

危机就是机遇 金融危机下的品牌机遇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失望之冬,这是希望之春  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

声明:《金融危机的教训 危机的教训就是必须居安思危》为网友地雷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