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8226;希基(Bill Hickey)对美国制造业有着长远的认识。他在三十年前继承了拉帕姆-希基钢铁公司(Lapham-Hickey Steel),自那以来,他在公司芝加哥总部的办公室里见证该行业化解了许多竞争威胁。拉帕姆-希基的客户包括约翰迪尔(John Deere)和卡特彼勒(Caterpillar)。

但在过去十年里,他目睹大批美国制造商在中国的竞争之下走向衰亡。他说:“我们的客户,从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到厨房电器制造商,简直已不复存在。由于政界人士不明就里,我们正在见证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 希基把中国汇率政策视为在美国抢占市场份额的“重商主义计划”的组成部分。他表示:“如果他们的币值比真实市场价值低40%,他们就能提供比美国制造商更廉价的产品,而这正是美国制造业基础不断遭到削弱的原因。这是他们的计划。他们的政府本质上是在对此进行补贴。汇率政策起到了补贴和进口税的作用。” 美国政府应该如何回应希基这类制造商的担忧?在不断飙升的失业率的刺激下,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带有浓厚民粹主义色彩的辩论,再次在国会山的议程上占据了重要位置。最新的论战将于3月24日展开,届时中国汇率政策将是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Ways and Means Committee)听证会的焦点。然而有迹象表明,辩论的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制造商和他们在华盛顿的游说势力,已屡次强烈敦促美国政府对中国汇率政策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但突然之间,他们在美国商界找到了更多的盟友——这些商界人士以前考虑到中国的市场潜力,一直不太情愿挑战中国政府。之所以会出现这一转变,是因为美国商界在一系列问题上对中国日益感到不满。这些问题包括:中国在政府采购合同招标中向“自主创新”的本国公司倾斜,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此外还有汇率政策。 美国商会(US Chambers of Commerce)负责国际事务的副会长薄迈伦(Myron Brilliant)表示:“我不认为中国政府能够指望美国企业抵制和阻止(美国国会的)行动。” 这一转变已促使美国国会加大努力,在中国不允许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通过对其实施惩罚措施的法案。美国财政部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它在一份定于4月15日发布的报告中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此举可能引发对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制裁。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查尔斯8226;弗里曼(Charles Freeman)表示,尽管许多公司可能对爆发贸易战的前景感到沮丧,但“愿意站出来(为美中经济关系)唱赞歌的人比以往要少”。 美国商界部分行业的人士仍极力主张谨慎行事。美国零售联合会(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副主席兼国际贸易法律顾问埃里克8226;奥托(Erik Autor)表示,对美国零售商来说,中国既是一个采购地也是一个潜力较大的市场,“如果不谨慎处理与中国有关的贸易和经济问题,我们在这两方面都可能遭受损失”。 他说:“我们不可能一方面端着枪扫射,另一方面还觉得自己能够取得有益成果。” 如果中国真的调整汇率政策,有些从中国采购低成本零部件的公司还会受到不利影响。 食品加工机械与机场设备制造商JBT的首席执行官查尔斯8226;坎农(Charles Cannon)表示,如果人民币升值,他的公司的利润就将被压缩,这可能迫使他到别处寻购低成本零部件。坎农说:“我们或许不必离开中国,但我们的利润肯定会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