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路是上海的一条优雅小路。路上有个美妙的地方,名为“武康庭”,那条弄堂的门牌号是376。走进一看,里面有不少老洋房,被打造成新天地的式样,开了酒吧、花店、酒庄、饭店、服饰店、SPA等,还有一家画廊,名叫“狮语”,这些天,它正好有一个画展《抽象旋律》,是为李磊主办的。 20年来,作为前沿的中国抽象派画家,李磊的作品总给人留下温婉又充满生气的印象。不少人认为:把抽象绘画仅仅作为一种形式语言的探索,未免显得有些肤浅。这个观点我是严重同意。
![生命的礼赞 饶毅 李磊的生命礼赞](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2153882617803.jpeg)
抽象绘画固然是有意味的形式,但“意味”的背后并不仅仅是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而是艺术主体的精神映射。这正像中国画的大写意,被“写”的对象在画面的意蕴表达上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意”怎样被“写”,怎样被“写”得富有个性和精神力度。抽象绘画毫无疑问表现的不是审美的客观世界,而是审美的主观世界。在中国抽象艺术界,真正能体现精神的深邃与个性的张力的画家并不多见,平庸乃至伪劣的画手常见于各种展览会,只是这些作品比具象艺术更具有欺骗性罢了。 李磊的作品却常常能够留住人们的脚步。表面上,李磊的绘画是西方现代主义的抽象艺术,探索的是色调与肌理的“有意味”关系,骨子里渗透的却是中国文化的山水意境和古典诗情。他的作品倒不像康定斯基那样通过圆形、三角形的几何色彩透视纷繁喧嚣的表象世界,由此渗透出某种哲学思维的深度;也不像巴塞利茨那样用暴力般的彩色和狂乱的线条宣泄内心世界的躁动,由此呈现出感性与感觉的敏锐;而是温婉平和,典雅秀丽,在东方的诗意中透露些微的神秘。相对于康定斯基的哲学意味,他的作品是感性的,甚至不时流露出意象的踪影;相对于巴塞利茨用色的泼辣激荡,他的色调显得单纯精巧,充盈着诗的意境和禅的意味。那灿如桃花的洋红,那静若澄江的靛蓝,那闪似阳光的金黄,无不又在诸种复色的滴流、浸染、覆盖中融入他对于感性世界的体验、顿悟与沉淀。 从抽象绘画的语言特征来看,李磊的作品很少具有固定的符号系统,因此他的抽象不是通过符号指代或隐喻生命中的某种经历。如果说他的《夏山风影》、《春江系列》、《天堂的色彩系列》、《醉湖系列》、《忆江南系列》和《意象武夷系列》等具有某种体验的指向,那么,毫无疑问,这些作品的抽象性都来自他对某些特殊景致的体验与记忆。那些作品都无一例外地具有山与水的风景意象,都无一例外地将色彩的平铺和色调的幻化作为抽象的对象。虽然那些作品并没有鲜明的知觉形象,但不能否认那些画面透露出的自然意境。可见,他的抽象绘画语言,是从自然风景里抽离出的色彩印记与变幻节奏。一方面他试图用纯净的色调捕捉那些不断在他心中唤起的风景体验,另一方面又在潜意识的铺排、扫擦、颤动、刮塑中形成复色与纯色触碰的动感,由此构成色彩图像的节奏,在混沌与迷离中寻找一种不断在自然里唤醒的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