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公司来说,黑暗混乱的2009年其实提供了很多现成的机会,而局势维稳的2010年才意味着更多考验
看到这个标题,可能有疑问会说,从2008年下半年经济危机以来,哪个季度不吃劲?最难熬的难道不是2009吗? 是,现在可以说,全球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已经走出了危机最底部,人们告别了08年底09年初那种惶惶不可终日的不安情绪。但应该正视的是,黑暗谷底固然已走出,而以什么样的理念共识、权益框架去迎接真正的光明,无论是各国政府间、还是国内的政商之间,并未有一致、成形的看法与做法。 这是一个笼统的、大中小企业均沾的背景,那为什么要独独说“大公司”接下来会面临更大挑战呢?这是跟它们在危机前期的遭遇相比而言。对大公司来说,黑暗混乱的2009年其实提供了很多现成的机会。危机初中期,倒下的更多是实力不够雄厚的中小企业,发展模式不均衡的代价与成本,相当一部分让中小企业担了。大企业倒趁此迅速吸纳了许多商业资源,所谓“抄底”。另外,政府也需要大公司不倒,too big to fail,来稳定金融与产业运转、来保障就业、来鼓舞人心,所以除非亏损到无力回天,大公司——不管是那些真正优秀的、还是大得只有一个架子的企业,在各国政府刺激计划中都享受到不少好处,包括银行贷款、政策偏向、政府订单等方面。要说2009是衰年,主要也是中小企业的衰年。 但2010,大公司顺风顺水的运势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要劲的时候到了。 第一个显而易见的变量就是各国政府刺激计划难免的退出。2004年中国政府下重手进行宏观调控给商界带来的深刻震动,仿若昨日,实际上那次宏调正是政府对那之前五年为抵消97金融危机影响大搞基建一个惊叹号式的收尾,当时不少大而年轻的中国企业对此毫无准备,一调就倒。今天政府或许在调控方面比从前更加温和周全,特别是在经济复苏并未企稳的当下还相当谨慎,但仅就“钱”而言,货币政策的风向与一年前比已然相反,去年很多大公司(不论国有民营)动辄就可以凭资信、品牌与项目拿到银行多少亿多少亿的授信,今年怕拿起来难了。银行自己还缺钱呢,各大行争先抢后想从股市上大笔融资补充资本金,那么资本市场的钱也不好拿。 第二个难处是由丰田最近的“召回门”联想到的。丰田这次被美国上下如此严厉的“敲打”,背后不可能没有美国国内代表其本土汽车利益的政治说客在推波助澜。经济危机后,全球政经利益走向新一轮博弈,如果说2009年全球尚可携手共抗经济危机,那么情势稍好转后,各家势必要为自己考虑得更多些。博弈中,大公司、跨国公司是政治家手中的王牌,有时是武器,有时就成炮灰。想想去年力拓在中国突然遭遇的“贿赂门”。再想想Google跟美国政府“信息战”战车的捆绑吧。跨国公司在国家政经新博弈中如何选择、何以自处,以争取不成为牺牲品? 第三点:如果说2008下半年到2009年是破局年份,那么2010年大公司间的竞争将迈出树立新局的第一步,这新一步往哪个方向迈,也许直接影响日后竞争格局,此刻的选择很要劲、很关键。新春开年后,有两条“合作”、“联盟”的新闻值得关注,一个是复星与凯雷的战略合作协议,一个是沙钢与宝钢的战略合作协议。看上去,中国民间大公司如果想跃升上一个新平台(不论是指向规模化还是国际化),与国内外的大款大牌结盟,用我的市场基因中国元素换你的资金资源,是一些大佬们在当下不约而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