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都是作为技术指导员,参加绿化委员会组织的植树节活动。对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良好做法,我们很有差距,如果从专业的角度看,需要改进的地方不少。
劳师动众,社会资源的浪费触目惊心。记得上世纪90年代参加的植树节,干部职工是乘坐公交车,自带干粮、工具,劳动大半天,人均植树半亩(大约30株)。现在的植树节活动,都安排工人提前挖好穴,参加者只要扶正苗、埋上土,踩紧就好。各单位派出的公车却多如牛毛,排在公路边足有三四公里长。8点30分开始陆续来人,10点20分全部走光,附近的农家乐饭馆倒是兴旺发达了一整天。 “林上造林”,追求镜头效果。作为林业大市,荒山大都残留在大山深处,靠近城边、交通方便的地方基本上都已经绿化上了。不得已选择近郊的低产林、疏林甚至已经成林的矮林、灌木林,进行“见缝插针”的补植,这何尝不是一种浪费?有的土壤瘠薄,只适合使用松类小苗的,为了显得大气、有镜头效果,却使用耗水耗肥的桉树大苗。当年成活率都不能保证,后期要达到速生丰产更是个问题。 绿委作为组织单位,偏重于保证“四大家”诸多领导的诸多细节需要,而对社会大众的植树热情却回应冷淡。曾见100多名大学生徒步赶到植树地点,却不能为他们提供劳动工具,只能干些摘叶子、扶苗子之类打下手的事,还有造林点苗木供应不上,干部职工到现场晃一阵就打道回府了。 民众的积极性如何引导有待探索。工程造林的植苗考虑到成本,一般选择在春节前后。因为树苗枝梢还没有萌动,只要打紧踩死,不需要浇水,就可以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其实,个人想栽一棵树苗,不一定非得等到植树节,只要有较好的条件和精力,技术到位,除开酷暑的6、7、8三个月,其他时间都可以植树。那么,个人想给新生的小孩、高寿的老人栽棵纪念树,想栽棵爱情见证树,想为故去的亲人树葬等等,这些想法绿委都应该考虑如何满足。 湖南 蒲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