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詹国枢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一些媒体作民意调查,在百姓“十大关注热点”中,房价赫然跃居榜首。 这是预料之中的。 人们预料不到也想不明白的是,这些年,房价为何涨得这么邪乎?究竟是哪些力量作怪,把本已居高不下的房价,推到了如此离谱的地步? 有专家分析,是各地地方政府为了局部利益,维持高房价,不肯真发力。因为,地方财政收入的相当大一块,来源于出卖土地。 有学者指出,是成千上万房地产商,圈地不建,捂盘惜售,欲擒故纵,使出种种手段伎俩,人为抬高房价,谋取更多利益。 也有人认为,是煤老板、温州人、高管白领等一干腰包鼓得满满的人,不但自己买房,而且以房产为投资,以投资变投机,来来回回,炒来炒去,使得本已烫手的房价,又来了个火上浇油。 …… 以上说法,都有道理,听起来确实是那么回事。 但仔细推敲推敲,种种说法,又都比较零碎,比较表象,没有抓住问题要害,听起来不大解渴。 常言道,大道至简。世间一切事物,无论如何千变万化,不管怎样纷繁复杂,总有其最基本的道理在,所谓,牵牛要牵牛鼻子也。 房价的牛鼻子到底在哪里呢?在需求与供给。 这不是笔者独出心裁,标新立异,而是经济学一个基本原理,一个基本可以解释清楚世界上各种商品价格到底为什么波动,为什么一会儿居高不下,一会儿又低迷不振的一把钥匙。 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了中国房价的快速上涨呢? 是需求,巨大的需求。 因为,商品价格,与需求成正比。需求愈是强烈,价格愈是高企。 又是什么力量,能够让迅速上涨的房价势头有所遏制,有所缓解,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会有所回落呢? 是供给,足量的供给。 因为,商品价格,与供给成反比。供给愈是充足,价格愈是回落。 理论脉络,已然清楚。我们不妨再作具体分析,到底是哪些因素,左右着我们的房价? 首先,从需求看。 近三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特殊时期,也是中国迅速城市化,数以亿计的农民从农村涌入城镇,数以千万计的市民从小城镇涌入大城市,同样数以千万计的城市居民打算把小蜗居换成大住房的特殊时期。而近些年来,又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最猛的时期。钱包一天天鼓起来的人们,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买新房,就是换大房。所谓居者有其屋是也。这是推动我国房价上涨的原动力或基础动力。 为什么在一些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房价会涨得格外厉害呢?这又要说到推动其上涨的另一需求因素,投资性购房了。手中闲钱较多而又一时没有更合适投资渠道和投资机会的有钱人,理所当然地把住房当做了一种可以购买,可以出售,可以保值,可以迅速变现的资产。而他们的目标,往往又会集中在人人向往的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特大城市,北京曾有所谓外国人住二环,外地人住三环,北京人住四环之说,其源盖出于此。 其次,从供给看。 近些年来,我国各大中城市,对房产的需求确实十分强烈,但是,如果我们的住房供给十分充裕的话,房价要涨是涨不起来的,即使涨起来,也不会涨得那么猛烈,那么邪乎。反过来说,房价已经涨起来了,要让它涨得不那么猛烈,不那么邪乎,劲往哪里使呢?只有也必须往扩大供给上使。 具体说来,只要我们的政府拿出足量的土地和资金,兴建并提供足够多的保障性住房,先把城市里最困难也最急迫最需要住房的这一群体稳住,同时,拿出相当土地,用作一般商品房开发,满足大多数城市居民需要,在城市房屋供给上做足文章。那么,涨得再猛烈再邪乎的房价,是一定会降下来的。 这一点,政府其实不是不清楚,只看地方政府——就目前体制而言,又主要是看各地领导班子尤其是“一把手”——是不是真正信奉以人为本,是不是真心体谅百姓难处,是不是真下决心解决问题。倘若这三个“真正”是真正的“真正”的话,降房价是不难的。 近见媒体报道,由两位政治局委员主政的上海、重庆,已经相继作出决定,其一,最近两年,要以最大力度兴建保障性住房。其二,要下大决心,拿出一批土地,投入居民住房。此举一出,不用很久,定会见到成效。 当然,地方政府着急,中央政府也急。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列有专门一节,谈到今年国家调控房市四措施,一是大规模兴建保障性住房。二是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三是抑制投机性购房。四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其中第一第二条,均为扩大供给。第三条,抑制的是非正常需求。而第四条,则是对那些圈地不建,捂盘惜售的开发商,痛下狠手。此亦扩大供给之一途也。 概而言之,都是在尽力调节需求与供给。 所以,老詹以为,我们在观察判断房地产走势时,倘若能够从需求和供给的高度着眼,进而分析问题,把握趋势,就会心中有数得多。 行文至此,有人或许会说了,房价问题,原来这么简单,并非雾里看花,非常复杂呀。 的确是的。 世界上的事情,本来并不复杂。只是被我们有意无意给弄复杂了。 (作者系《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