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伟的私募基金名称 王亚伟的下一个秘密



  跟风愈演愈烈,即便是其败笔投资,跟风者还是前赴后继。

  到底是跟风潮炒热了王亚伟,还是利益集团利用王亚伟炒热了跟风潮?

  文    黄冰

  要是在3年前提起王亚伟,这个名字的前缀至多是 “最会赚钱的基金经理”,这样的称呼或多或少都带着一种掺杂了酸葡萄味道的揶揄,因为突然的“声名鹊起”总是会首先被归功于“运气好”这样似是而非的判断,而刻意忽略掉对个人能力的肯定。

  但是,当时间倏忽抚平这些狐疑的目光后,仍然保持着相当曝光率的王亚伟,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基金经理的名字,而逐渐成为了一种符号,代表着“涨停”、“牛股”、“点石成金”,并拥有一批追随者。百炼成钢,即便是凭运气,拥有这么久的运气也可以被认为是受到了神灵的庇护,俨然已经看到了彼得·林奇的身影。

  照现代的传播效率,一个镁光灯下的明星基金经理,其台前幕后、身家内外早该被挖得底儿掉,但是偏偏王亚伟的低调,使崇拜者、眼红者、心怀鬼胎者想要拨云见日的历程受阻,即便费尽心机得来一点“内部消息”,往往都是遮遮掩掩、难以求证,让这“中国的彼得·林奇”形象愈发飘渺莫测,更添与股民或基民的隔膜。

   变形记

  在北京东直门南大街上,有一个挂着“中信建投东直门营业部”的地方,很多股龄超过5年的人都可以满怀敬畏地介绍出它的辉煌历史——这就是当年著名的华夏证券东四营业部。

  以千万资金腾挪于二级市场的神秘账户,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以中国第一“庄托”著称的赵笑云,以及吸引众多机构投资者汇集于此的盛况都已经远去,如今这个民间传为“神州第一营业部”的地方也已经更名换姓,却为资本市场留下了颇多谈资,王亚伟的传奇人生正是由此开始。

  现在已经很难想象王亚伟当年作为一个研究部的助理穿梭在华夏东四的情景,比较其当下的沉稳冷静,更多的人都愿意将那段时间归结为其日后成功的铺垫。

  事实上,当年的王亚伟也只是一个刚刚将兴趣转化为现实的理想青年。1989年以安徽省高考理科状元的身份进入清华大学电子专业,毕业一年后跳槽、转行进入自己一直情有独钟的证券投资行业,接着搭上1998年中国基金业启动的轨道,成为华夏第一只封闭型基金—兴华的基金经理助理,再然后,担任兴华基金经理。

  这个年代的王亚伟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基金经理,包括2001年年末他“带队”的开放型基金华夏成长,都还没有创造足够出色的表现。

  1998年4月至2005年4月,整整7年时间,王亚伟甚至遭遇了基金业绩排名垫底儿的尴尬。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将这个时期的中国证券市场定义为“庄股肆虐的时代”,总结分析王亚伟后来的成功与经历庄股时代的锻造有关,认为正是这样特殊的时代造就了王亚伟独特的操作手法。

 王亚伟的私募基金名称 王亚伟的下一个秘密
  历史在留待后人评说的时候难免会容易被粉饰出光鲜的一面,面临垫底儿尴尬的王亚伟在当时并没有现在评说的这样从容,2005年4月到2005年12月,王亚伟消失了。

  这是坊间流传的有关王亚伟谜团之一,比较模糊的说法是他到美国进修学习了,但是具体在那里学习了什么,却怎么也找不到具体的资料了,反而是有八卦的人考证出自从“学成归来”,王亚伟便脱胎换骨、有如神助。

  先是带领2005年12月才接手的华夏大盘左突右冲,一举在2006年以154.49%的业绩成为国内118只基金的第12名,接下来在恰逢牛市的2007年,华夏大盘更是气场饱满、增势难有匹敌者,最终以226%的净值增长率摘得国内各类型基金的业绩冠军,从此开始引人侧目;甚至到了被称为“挨耳光”行情的2008年,华夏大盘依旧业绩傲人,“熊市抗跌”成为华夏大盘和王亚伟打破投资人怀疑,最终成就神话的坚强支撑。

  自此,王亚伟概念应时而生,所有与王亚伟沾边的股票见风就“涨”,一涨就是封停,甚至有媒体惊叹“单单王亚伟三个字就值三个涨停”,于是王亚伟的秘密多了起来,他新选了哪只股票,又加仓了什么配置,减持了多少仓位,能够见到王亚伟名字的地方都变成了喧哗的信息市场,你买我卖煞是热闹。

  说来这也没什么稀奇,谁不知道和巴菲特买一顿吃饭的机会,其实就是为了沾下“股神”的仙气儿?那些与餐桌上流传出来的股票能沾点边的,还都能接连翻着个儿地来上好几个涨停,跟着神奇明星王亚伟手把手地买股票,怎么会有错?

  当然没有错。就在2009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基金市场上演戏剧性的一幕,王亚伟执掌的华夏大盘绝地反击,在最后一刻稳住了基金排名冠军的宝座,似乎再一次向外界证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绝不是捧的,那些诸如“华夏大盘:基金中的战斗基”,“王亚伟: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的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角儿”戏

  王亚伟是真红了。

  有人评价,如果王亚伟在2006年还是“惊喜”,2007年还是“靶子”,2008年成为“英雄”,而2009年之后,他已经成为“传奇”。

  不过,有捧角儿的就有踩角儿的。王亚伟虽然无心当角儿,但是舆论已经由不得他愿不愿意了,既然是公众人物,那就得牺牲点个人隐私,接受点有理没理的质疑。

  2009年7月9日,王亚伟第一次主动要求面对媒体,是什么把一向低调的王亚伟推向了镁光灯下?好事者说,“王亚伟的两个秘密捂不住了,再不出来辟辟谣,就没人信任华夏基金了。”

  这里说的秘密,第一个就是传播速度飞快、传播范围超广的“小三”事件。但凡与个人生活关系密切的信息总是能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被扩大化,窥视癖大约是所有人不能免掉的特性。

  此料一出立刻被疯狂转载,王亚伟的神话光环下突然爆出桃色,这颗炸弹的分量据说超过了当天沪指跌破2100点大关,虽然后来华夏基金专门在公司网站上发布声明,声称此事纯属捏造,但是这一做法被无数八卦人士认定为“此地无银三百两”,更加激发了各路人马打探消息的热情。

  冷静下来谁都知道这不过是一则无聊的流言飞语,但是反观当时的反应却不难看出王亚伟的炙热程度,已经到了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能引发一场基市乃至股市骚乱的地步,而这样的敏感恰恰是因为王亚伟的另一个秘密。

  从华夏大盘成立之初,王亚伟的操作手法就受到不少圈内人的质疑,名为“大盘”却重仓中小股,频繁换手酷似私募手法,屡次成功潜伏重组股,这些另类的操作风格引出“内部交易、利益输送”的质疑。

  两大投资案例岳阳兴长和广钢股份的操作手法完美地诠释了王亚伟的投资风格。

  2006年三季度起,王亚伟的华夏大盘精选就开始购入岳阳兴长股份,至2007年年末一度持有高达766.4万股,2007年一季度,岳阳兴长公告与湖南高桥公司达成重组意向,股价演绎了连续10次涨停的神话,之后伴随着若即若离的生物制药传闻,该股股价一度涨至41元,王亚伟收获10倍收益。

  在广钢股份上,王亚伟更是多次进出辗转拼杀,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灵活”、“准确”的操作风格。华夏大盘先是在2006年四季度只身杀入广钢股份重仓1000万股,至2007年二季度退场。其间广钢从2.6元左右的平台直上云霄,至2007年5月份达9元高位。

  2007年三季度王亚伟再次购入751万股广钢股份,并在年底加仓到1300万股,2008年二季度再次清空,其间股价持续下跌,王亚伟却亏损不大,业内人士分析,其在动荡盘面能够全身而退主要得益于王亚伟对重组概念的把握。2008年3月19日,发改委下文件批准宝钢兼并重组广钢股份的消息。之后广钢股份接连三个涨停,业内人士分析,王亚伟就是在此期间抛掉大量股票完美退场的。

  2008年三季度,王亚伟再次买入广钢,到2009年一季度仓位达到400万股,而其间仅2009年一季度有其它共同基金买入,其余时间只有王亚伟独舞。

  越是看似完美的事物越是要经历更严苛的挑剔。就在王亚伟直面媒体的前几日,关于“王亚伟被证监会调查,证监会未对此回应”的消息铺天盖地。

  更有“眼毒”者认为这是华夏基金跟证监会的一次博弈:以王亚伟的超常业绩,监管层估计也是满腹狐疑,只是想要查查却也无从下手,因此对外界“调查”的说法不置可否,就是在等华夏方面的反应,而华夏基金采用了主动出击高调亮相的做法,将自己的“清白”家身自觉自动地表示给证监会,一来打消了监管层的怀疑,二来扭转了自己被动的局面,第三还得到了投资者的同情分、信任分,可谓一石三鸟,做得高明,而华夏基金不惜推出旗下镇山之宝,让王亚伟抛头露面暴露在公众面前也就不难理解了。

  任何一个基金公司都会把明星基金经理视若珍宝,想法设法也要留住光环给自己的企业贴金,所以华夏基金的“偏袒”,似乎并不能成为“造星”行动的直接原因,于是就有细心者发现了另一个秘密。

  2005年底到2006年初,王亚伟披挂上阵、开始声名鹊起之路的时候,正是中信证券开始酝酿收购华夏基金股权的敏感期,这到底是巧合还是故意?

  有人大胆推测高层的权利制衡才是导演这一幕“王者归来”的主要推手,至两方合并方案露出端倪,就有业内人士惊叹这一出旷日持久的“联姻”结果太令人匪夷所思:中信证券虽然拿下华夏基金100%的股权,原华夏基金的公司高层却毫发未伤,而中信证券及中信基金也未能派一个人进入华夏基金的管理层。

  如果延续这个思路,王亚伟身上所有的光环都应该被认定为 “人造光”,“神”的形象也从圣洁变成了阴暗,这样的推测结果多少让人有点心悸,不过有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对基金圈来说永远都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不可能的。

  有圈内人甚至推演了“造星”前后的程序:精挑细选出一位候选人,依靠背后的资金、研发实力全力打造明星,甚至几只基金只为一只明星基金服务,推高“星”基金的业绩,等到明星形象成就,再加把火,最后打造出明星概念,到那时候自然就功德圆满,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了。

  从王亚伟的号召力来看,时至2009年他已经具备了“化腐朽为力量”的特性,市场跟风王亚伟概念痕迹明显。

  截取2009年10月份的大盘走势来看,当月15日,市场得悉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进入昆明制药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行列后,该股股价一路从9元飙升到12元附近;21日丽江旅游交出了难称靓丽的三季报,并预计全年业绩下滑,但是由于投资者发现潜伏其中的王亚伟没有离场,丽江旅游一改前期盘整的态势,股价当日冲高几乎涨停;27日王亚伟现身海南高速,前期涨势平淡的海南高速顿时精神抖擞,短短10个交易日,海南高速的股价迅速上涨近34%。

  在王亚伟效应的带动下,华夏基金已经连续几年让评论家用“全面开花”来总结其总体业绩,根据华夏基金官方网站公开的信息,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超过3000亿元,基金份额持有人户数超过1300万,已经是境内管理基金资产规模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

  有真金白银的利益流入,也就难免好事者怀疑,王亚伟就是“东家”华夏基金造出来给自己下金蛋的一个空概念。

  市场一面揭秘,一面质疑,另一面还在继续演绎“概念”带来的巨大骚动,王亚伟的传奇会书写多久,大概并不是很多人关心的秘密,而下一只王亚伟概念股依然是证券市场追踪的秘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04380.html

更多阅读

一个私募基金经理人的操作实录 私募基金怎么操作

一个私募基金经理人的操作实录2010-05-0523:30:21|分类: 个人日记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国外的私募基金业是非常发达的,几乎所有国际知名的金融控股公司都从事私募基金管理业务。巴菲特、索罗斯的神话一直被人们传颂着。在中国,私

房地产私募基金操作流程与各个环节的知识 房地产私募基金

房地产私募基金操作流程与各个环节的知识项目来源: **资本做为基金管理人在中国企业界、金融界和各级政府具备广泛的资源;同时,管理人在过往的投资中积聚了充分的项目资源;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各类投资机构都是我们

有限合伙私募基金 打开私募基金的“黑匣子”

     如果您缺钱,私募=不上市融资  如果您有钱,私募=不入市投资  是谁在不动声色中,横扫近万亿的利润?  是谁在默默无闻中,获得上千亿的资金?  是他——“私募”  行事神秘、一击必中、操盘凶悍、出手阔绰,  谭小芳《私

声明:《王亚伟的私募基金名称 王亚伟的下一个秘密》为网友空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