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竞争越发激烈,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也与日俱增。面对宏观调控与银根紧缩,特别是经济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民营企业融资难度加大,一些中小企业正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在经济滑坡、订单减少的情况下,大部分中小企业各自为战,有的甚至采取降低价格或降低产品质量的举措,这种恶性竞争无疑不能帮助企业走出经济低谷。
![抱团取暖 同舟共济 中小民企“抱团取暖”术(1)](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2135030431269.jpeg)
面对接踵而来的挑战,单个企业要想做强做大,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明显不够。我们认为,企业如果通过“抱团”、组建联盟来充分运用和整合市场资源,将不失为一种应对金融危机的好办法。所谓的“企业抱团”,即几家甚至多家企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沟通行业内企业间的经营理念,组织行业活动,形成行业统一意志,树立行业声誉,提升行业品牌,从而增强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抱团:为了“过冬”和“走出去” 在实业领域,浙江中小企业早就有抱团取暖的先例。而最近更出现了宝钢、首钢、海尔、上港集团、中石油、中石化等超大型企业决定与其上下游企业抱团过冬的现象。 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无疑是大型企业抱团取暖的最大基础。宝钢股份和其下游大客户海尔电器、中国船舶等企业先行结盟,并同时与上港集团牵手上游,携手共进,共同应对市场挑战。此外,中石油与中石化也通过签定原油互供协议抱团,表示将加强团结与合作,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携手应对当前能源企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连一直以来互相较劲的宝马和奔驰,为了共同抵御金融风暴,也开始不计前嫌成为合作伙伴。 温州的很多民营中小型企业特别善于“抱团”。例如,原来的温州阀门业存在着1000多家企业,形成了一个很大的产业集群。在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后,这些企业之间仍然存在着如价格战和质量不够高等诸多问题,加上新《劳动法》的实施、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和原材料涨价,阀门企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规模小的企业更是无力承受。意识到困难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自行整合,组合集团或挂靠大集团公司,抱团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再如地处江苏省苏锡常经济发达区域的红豆、远东、月星、雨润、一德、利安达等六家知名民营企业,曾在几年前就跨地域、跨行业结成了投资利益共同体。六家企业通过“抱团”发展的联盟平台,迅速整合各成员企业的信息资源、金融资源和市场资源,在市场经营、投资与金融等多领域信息共享,这种互助模式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经营与合作能力。 抱团除了能帮助企业“取暖过冬”和应对日益严峻的经济挑战之外,还能帮助企业顺利地进行异地投资,减少贸易摩擦带来的损失。 异地投资的风险很大,抱团出去,能够最大化地化解风险,还可以规避部分贸易壁垒。很多温州企业的境外投资大多采取抱团的形式。比如,自1998年7月6日,温州人从首个境外中国商城——巴西圣保罗中国商城之后,还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无数温州“商品城”,并在俄罗斯、越南、美国建了三个境外工业园区。最近,温州企业家们又开始抱团再辟海外“战场”。另外一个例子是温州阀门民营企业抱团参加荷兰阀门世界博览会,凭借团队力量,参展的温州泵阀企业打响了区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