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17年中国经济趋势 破解中国碳经济(2)

 2o17年中国经济趋势 破解中国碳经济(2)


  其次,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引发的国家间在政治、经济、贸易等方面的激烈竞争形势,成为中国推进技术自主创新的巨大驱动力和重要机遇。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将伴随着激烈的技术竞争,虽然中国通过加强技术转移谈判可获得发达国家的技术支持,也可以从发达国家引进相关的技术,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但我们也要充分意识到,发达国家在支持和鼓励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正试图通过新一轮的国际规则,新一代的领先技术,以节能环保产业为载体,确保其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尤其是通过主导国际节能环保标准的制定,迫使发展中国家以高昂代价进口其技术装备,限制和阻碍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输出,运用“碳关税”大棒即是一例。因此,技术自主创新已成为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对策。中国需要把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技术作为技术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领域,以超常规措施大规模发展和推广低碳技术。与此同时,中国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未来游戏规则的制定,将自己的利益诉求体现于未来国际气候制度与机制中,再也不能因错失或者放弃规则制定权而重蹈加入WTO谈判那样惨烈的覆辙。

  再次,当今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很大程度上也是在重复西方发达国家的“碳锁定”的历史过程。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的重碳产业和技术正通过国际投资与贸易渠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低碳经济为标志的世界经济新潮流,有利于发展中国家避免陷入“碳锁定”,甚至及早解锁。从这个意义上说,向低碳经济转型,就是“解除碳锁定”的同义语。在2008年中国新增加的4万亿刺激经济投资计划中,国家安排了58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生态工程、调整结构、技术改造等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项目。同时,中国正在制定“十二五”乃至更长期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虽然中国经济完成了“保八”目标,但投资高增长使得经济增长中的结构矛盾愈发严重。治理过剩产能、节能降耗和节能减排将对工业增加值增速产生较大压制,将制约企业利润的回升空间。因此,需要按照低碳经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要求,调整投资、出口和消费这“三驾马车”的重点和方向,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在产业战略发展上,国家应选择低碳经济相关产业作为未来优先发展方向,并在财政、信贷等多方面予以大力扶持。

  最后,中国企业已经在多个低碳产品和服务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其中以可再生能源相关行业最为突出。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最大的环保节能市场、最大的低碳商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低碳制品出口国。如果能在国际贸易规则中进一步促进低碳产品的国际流通,培养竞争优势,中国低碳产品的整体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需指出的是,虽然低碳产业前景看好,适当的产能过剩也有助于竞争,但天女散花式的投资和地方保护主义的结果,不仅带来重复投资的泡沫问题,更严重的是投资方向的雷同而且趋向低端技术(由于投资强度的降低)。

  多头并进:路径选择实现突围

  虽然低碳经济理念已经得到多数国家的认可并付诸于行动,但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却有着不同的内涵。发达国家着眼于低碳,其低碳经济目标是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义务联系在一起的。发展中国家着眼于发展,强调在实现发展目标的同时,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减排与发展的双赢。

  许多国家和地方政府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政策措施以支持低碳经济的转型。一个有效的政策措施,需要克服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多个障碍,包括金融、资源和技术、市场和消费等等。而对于所有的国家来说,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路径都需要协调和发挥各种政策措施的综合作用。

  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一些发达国家通过体制、机制建设,加大规范市场的力度,逐步建立了一套鼓励低碳经济发展的社会体系。一是能源、资源、环境性产品及服务的价格信号导向机制;二是谁污染谁付费的责任延伸机制;三是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标准体系及第三方监测机制;四是排放限值制度和排放权交易机制;五是技术准入许可机制;六是节能环保服务企业专业化运营机制。欧盟通过制定排放限额标准,鼓励企业加大“绿色投资”,用标准引导市场。英国发布了《英国低碳转换计划》、《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标志着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政府预算框架内特别设立碳排放管理规划的国家。英国利用价格信号机制促进企业主动降低能耗,通过产品“碳足迹”标识,记录和显示单位产品的能耗及排放,运用市场手段鼓励消费者购买生产过程消耗能源少的产品。日本政府公布了名为《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目的是通过实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强化日本的绿色经济。日本正式启动支援节能家电的环保点数制度,通过日常的消费行为固定为社会主流意识,集中展示绿色经济的社会影响力。

  中国是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政治制度、人口规模、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技术水平、环保观念等诸多因素都与众不同,因而在借鉴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经验时必须考虑自身的特殊性,走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低碳发展之路。选择低碳路线,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0年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充分显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与此同时,地方上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已次第展开。中国目前同时面对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和国际经济结构失衡,发展低碳经济既具有必要性,又有紧迫性,而减少碳排放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经济结构调整。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率先迈步的情况下,中国绿色突围之路只有多头并进,奋起直追。

  第一,要尽快制定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规划,出台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包括:尽快出台包括低碳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工作重点、保障机制等;将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安排部署;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国家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制定专项规划,提出低碳经济的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等,确立低碳经济发展的区域模式和产业模式;提出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并作为国民经济规划中的引导指标;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向低碳转型。

  第二,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研发低碳技术,开发低碳产品,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理顺企业风险投融资体制,鼓励企业开发低碳等先进技术;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研究提出我国低碳发展的技术路线图,促进高能效、低碳排放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另外,也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三,应明确低碳发展目标,向公众、企业和市场传递准确的决心信号。哥本哈根会议期间,涉及低碳产业的A股备受热捧,这实际上是市场对低碳经济的预期。作为管理者,政府的政策风向标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市场价格和公众心理的波动都同等重要。因此,需要制定清晰的政策目标,依托和整合现有政策体系和手段,向社会大众表明政府联合全社会一起实现低排放或零排放的决心,并使政策目标成为传递价格的信号,从而促使企业和普通大众都积极融入低碳经济的框架中来。而长期的政策目标也可以给企业以信号和坚持低碳模式的信心,使企业这一经济细胞健康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实施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应多样化和相互协调,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四,可以开辟一些地区进行试点。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很多方针、政策和措施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低碳经济是个新生儿,各国对其“脾性”均了解不多,通过试点摸索和经验推广可以避免一些仅仅因为“赶时髦”但不考虑“水土”而犯的错。建议在我国部分地区进行试点工作,来检验相关的技术与法规,检验工作成效,探索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子与运作模式。应针对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选择若干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根据低碳经济发展的不同内容和目标先行试点,总结经验,以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第五,建立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低碳经济的理解之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一个国际可比较的度量标准。国外低碳经济实践和低碳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国内从率先探索的上海和保定,到积极谋划的珠海、杭州、唐山、深圳、德州和贵阳等,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现在急需的是构建一套具有可参照性的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规范、指导和评估各地区、各行业、各阶段的低碳发展情况。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与环保部《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指标》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标》相兼容。

  第六,加强低碳产业的外部整合,提高国际竞争力。我国的低碳产业虽然已具雏形,但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却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以新能源产业为例,光电、风能、生物质能等都走过或正在经历同样的历程:利润诱惑-疯狂投资-产能过剩-泡沫破灭。业内有识之士指出,从单项技术上讲,某项产品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上,技术的难题已基本攻克。但具体到集成化应用,却难见成功的案例。因为目前的低碳产业还仅仅停留在内部技术整合阶段,缺乏整套综合的解决方案。因此,低碳产业要想与传统产业实现无缝对接,就必须跨出内部整合的阶段,开始着手外部整合的工作。

  作者庄贵阳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张磊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04300.html

更多阅读

2015年中国经济会崩溃吗? 中国经济什么时候崩溃

2015年中国经济会崩溃吗?陈品中如今中国崩溃论很流行,时间点均指向2015年,因为这是中国经济减速已成定局的年份,也是美元加息的重要年份。那么2015年中国经济真的会崩溃吗?答案是: 不会!那些宣扬中国崩溃论的经济评论家都犯了个错误,不是因

zz:1993—1996年中国经济“软着陆”

1993—1996年中国经济“软着陆”bft111118 | 更新时间:2011-09-15 13:17:43 | 点击数:3401993—1996年,中国宏观经济顺利实现“软着陆”,通货膨胀率由最高时的24.6%(1994年3季度)下降到一位数,最低达到5%(1996年),同时避免了经济出现大的滑

2016年数字营销趋势 2016年中国消费者变化趋势与营销启示

最新调查表明(丁家永,2016):面对当今的社会与经济环境,中国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呈现以下三个新特点:1 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中国消费者对未来仍然信心十足;2 中国消费者接受新产品的速度很快,这是新兴品类消费增长的源泉;3 移动互联网和社会化

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2013年中国经济如何稳中求进

   世界各国的历史统计数据表明,每一次换届都是一次投资和GDP增长的高峰,中国也不例外。因此,对于2013年的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不用太过担忧,尤其对中国而言,2013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

机械制造行业发展趋势 2013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趋势探析

     2013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趋势探析  在上周刚参加完的中国工机械配套件分会年会上,工信部领导、行业协会领导、主机配套厂家领导、行业资深专家等同时或明或暗表达了2012年的工程机械市场四季度依然持续低迷,市场需求不足,企

声明:《2o17年中国经济趋势 破解中国碳经济(2)》为网友幽梦紫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