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金融中心,香港在过去10年的成长令人瞩目,说它担心自己的未来,听起来似乎有些奇怪——尤其是考虑到香港去年成功地击败纽约和伦敦,摘得首次公开发行(IPO)交易的全球桂冠。
然而,目前在香港,人们对上海的崛起明显感到紧张和不安。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上海已经是一个国内主要金融中心,它毫不掩饰自己恢复昔日国际地位的渴望。对此,香港的担心是如此明显——或者说传闻如此,以至于香港的要员游说北京方面,要求推迟或取消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国际板的计划。上海的国际板可能会吸引目前在港上市的“红筹”公司(及其它公司)前往上市。香港许多人担心,大型内地国企在港上市业务将有所下降——过去10年,正是这些企业推动香港股市出现了可观的增长。 我认为,这些担心有些过头。中国内地证券市场的日益成熟,加之中国规模庞大的国内储蓄,自然会使上海成为“中国的纽约”。香港应接受这一现实,并为己所用。比如,鼓励企业在其国际板两地上市。香港以往的长处一直在于,它能够灵活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在证券领域,这意味着开发新的服务和产品,配合中国市场的发展。例如,20世纪90年代,当觉察到北京决策层希望通过市场规律重组国有企业后,香港为股市创造了新的动力。香港帮助提供了一套通过上市来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上市必然要求企业遵循国际投资者所要求的原则。目前,香港股市2.3万亿美元市值的60%、成交量的70%都来自于内地企业。目前香港股市的成交量,是1990年的50倍,这是惊人的增长。 香港如何才能再现这一辉煌?我想强调,香港在以下三个方面最能够满足内地日益复杂的需求。第一,开发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中国未来几年的目标之一,是逐步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香港是中国大陆和全球货币市场之间一个天然的“缓冲带”, 大陆可以在此试点。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选择香港作为第一个境外人民币贸易结算中心,以及在港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债券等。 其次,香港应致力成为衍生金融产品和大宗商品交易的风险管理中心。香港拥有大批具备国际风险管理经验的金融市场专业人才,同时拥有经受住了时间考验的清算及结算体系,以及强大而成熟的银行业体系。目前,内地企业若要进行跨境交易,要前往芝加哥和伦敦的商品交易所。使用中国自己的交易所,并在香港进行结算,肯定会更好,这将为它们的国际对手方提供必要的信心。 第三,在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领域,还存在更多的机会。香港资产管理业信誉卓著、成熟且高度发达。目前已经管理着7500亿美元的投资。中国内地的基金管理业仍处于萌芽阶段。中国需要将其投资渠道多元化,以缓解巨额外汇储备和国内储蓄带来的压力——它们有可能催生泡沫。对于香港的资产及财富管理公司而言,在这其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并赚取利润的空间显而易见。除以上三种方式之外,香港还有一些其它方法,可使它从内地自然的沿革中获益。因此,上海的崛起,远不会威胁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未来,反而有助于确立香港的这种地位。 本文作者为香港交易所前任主席 译者/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