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至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其繁荣与强大都是以满足了大多数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为前提,让利益各方能够各得其所。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在创造了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的同时,也累积下了财富分配不公、社会贫富差距过大、权贵绑架市场、教育空洞化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和体制沉疴。这些问题在企业层面的外部表现就是利益结构严重失衡,普通劳动者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遭到严重侵害和剥夺。从公司治理来观察,也不难发现这一表现的冰山一角——职工董事在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中没有任何话语权,其虚设程度比“花瓶”董事更甚。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中集中解决了“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等问题,但却形成了另一种畸形的权力结构——与社会分配结构类似,权贵与精英在上层通过勾结和互惠来攫取最大利益,下层员工和劳动者则必须通过恶性竞争才能求得生存,而公司治理结构由于缺少了来自普通员工的话语权,其所谓公司价值仅仅是股东价值而已。从短期来看,这种利益结构失衡不会有什么问题,甚至还能带来效率的增进和利润的提高,但从长远来看,只能关照“上层”的企业很难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忠诚度,企业的持续发展将是无本之源。 伟大的公司需要伟大的董事会。这不是一句广告,而是实实在在的商道。伟大的董事会的“伟大”之处不在于这个董事会领导公司创造了怎样惊人的利润,而在于董事会能够做到民主商议、科学决策,以员工为本、与社会和谐。好的公司治理能够在微观层面解决社会利益平衡问题,能够让资本方、管理者、劳动者和社会其他利益主体的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通过彼此监督、制约的方式,以最小的成本达成稳定和持续的契约关系,从而创造企业的长远价值。 我国多数企业对公司治理的理解还停留很粗浅的层次,认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引进独立董事和建立专门委员会,而公司治理的目标就是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我们的企业家不理解公司治理的真正内涵在于通过权力制衡达到利益平衡,从而谋求社会认同、获得长远发展。2009年权威机构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的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公司的治理有名无实,很多董事会实际上还是“一个人的董事会”,独立董事和监事会仍然摆脱不了“花瓶”的命运,公司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完全是两张皮,因此造成了弃之不能、留之无用的尴尬局面。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中国企业长期徘徊在貌合神离阶段的公司治理问题必将变得越来越难以回避。 本刊长期跟踪调查中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运作和公司治理建设情况,发现那些能够持续稳定成长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做到利益各方的平衡,资本方、管理者、劳动者和其他利益攸关者的利益诉求和最终实现都有合理的治理机制保证,而且这种机制能够打破既得利益形成的利益结构,其中的利益不是简单的物质利益,还包括多层次的生理和精神的需求。美的电器的公司治理即为一例。 不能把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简单归结为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不严、监管不当,或者认为这是转型社会的必然,从计划到市场的过渡需要有很长的历史时期。应该看到,我们的社会文化意识中缺少民主、科学思想和人文关怀精神,而这种东西是难以靠技术和经济的手段来实现的,必须经历一场革命性的体制“手术”和思想变革,才能接近公司治理的最高境界——让利益各方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