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资本(外汇储备)的增值也导致实体经济抑制。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实物资本的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开发。中国出口的高速增长,带来的是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然而外汇储备不能为我所用,几乎全部回流到了美国,白给美国用,而美国通过美元贬值等手段让中国外汇资产的实际购买力逐渐消亡,这种虚拟资产(美元白条)越多,国民储备的流失越多,实体经济投资和人民福利就越少。 《董事会》:按这么说,从十多年前开始,中国全球化战略的实施又走到另一个极端?我们注意到,在资本密集型产业过载发展的情况下,很多地方政府相关的对外招商引资仍旧乐此不疲,而一些了解中国情况的英美人都说“中国是过度开放了”。 黄树东:反思中国三十多年来,不是开放少了,而是保护少了,没有在开放中保护好自己。中国开放三十多年,能开放的几乎都开放了,或者即将被开放。中国在出口导向政策引导下,建立了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然而中国市场的开放为中国引入了核心技术了吗?中国能用巨额的外汇储备买到核心技术吗?答案是否定的。 客观地分析一下,在所有开放的领域,中国曾经建立的自有技术几乎全面丧失,而且都是在“引进、合作”的口号下丧失的。中国现在能够更上一层楼的,都是那些受到保护的领域(如航天、核武)。我们那些真正奠定中国战略实力的技术和产业,哪一样不是在当年“闭关自守”的情况下从无到有,并在三十年来的开放过程中受到严格保护才发展起来的!中国在建国初期从无到有,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有了自己的汽车,电子工业。然而今天,我们的国土成了世界汽车博览会,我们的计算机产业成了世界装配车间!我们的核心技术和优秀品牌呢? 有人讲“中国越开放,越安全,越强大”。不分条件?不看后果?这种绝对化的、几近迷信和崇拜的观点一定要破除。难道要不惜任何代价进入“国际农贸市场”吗?哪一个农民愿意进入一个“打白条”的“农贸市场”呢?持这类开放观点的人至少应当向农民学习。 《董事会》:这是否表明,我们已经落入了出口导向的误区,或者说全球化的陷阱? 黄树东 :谁若不能感受全球化的魅力,请到中国沿海地区走一圈;谁若不能理解全球化的残酷,请到中国内陆和农村走一圈!沿海地区那些摩天大楼同中国内陆和农村30多年失修的农田设施之间,有一条无形的线。富裕和贫困、繁荣和凋敝是全球化创造的一对双生子。 为什么会这样?打个比方,一家企业出口创汇100亿美元,存入银行,换回600多亿元人民币,这相当于从其他地方吸走600多亿元人民币!因为央行为了避免通货膨胀,不能凭空多印600多亿元人民币,而是用别的地方存入银行的600亿存款兑给这家企业的。所以,沿海企业的经济高增长,是以其他地区的低增长为代价的!沿海地区吸引的外资越多,出口创汇越多,从内地或内需产业吸走的货币或投资便越多,内地发展越慢,内地人民就越贫困。鼓励出口的战略,实际上就是鼓励这种牺牲内向发展的战略。 30多年来,中国沿海地区的出口导向产业,通过这种方式从内地吸走了多少资金!那是一个巨大的天文数字!被出口导向吸走这些天文数字一般的资源,就是内地发展相对落后的真正原因。内地发展落后不是不搞全球化的结果,恰恰是内地成为发达国家圈走资源的全球化的受害者。考虑到中国为出口导向和贸易盈余,付出了环境、资源、劳动力、土地、国内资金流失、产业被分割等巨大代价,换来的是造成财富流失的外汇储备,这样的损失就更令人痛心。中国难道还不应该尽早纠正这种发展战略误区,放弃出口导向的战略吗?
![独立自主 走出全球化陷阱 重树独立自主(2)](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2132488110148.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