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克8226;奥巴马(Barack Obama)希望缔造一个无核世界。在本周二于纽约召开的联合国(UN)核不扩散会议上,美国将极力宣扬“全球零核”的理念。一年多以前,奥巴马表达了这种愿景。在布拉格的一次演讲中,这位美国总统描绘了一幅世界没有核威胁的灿烂画面,但他同时表示,自己有生之年可能看不到这一梦想成真——这隐约呼应着马丁8226;路德8226;金(Martin Luther King)当年说过的话。

这种愿景十分美好。但我真心希望,这不是奥巴马的肺腑之言。因为“无核世界”的理念,与其说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美梦,倒不如说是一个无法承受的噩梦。 奥巴马这一远大愿景之所以事关重大,是因为核武器又一次成为国际政界最核心的话题。在周二纽约的联合国会议上,伊朗总统马哈茂德8226;艾哈迈迪-内贾德(Mahmoud Ahmadi-Nejad)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8226;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先后登台演讲,打起了宣传战。 美国的当务之急是阻止伊朗研发核武器。伊朗则试图摆脱联合国加大制裁力度的威胁,继续推进核计划——伊朗坚称,其核计划属于民用性质。与此同时,英国大选开启了有关英国核威慑前景的辩论。俄罗斯和美国近期签署了一项新的削减核武器条约。而在许多人看来,本次联合国会议是支持越来越显得陈腐的“核不扩散条约”的最后机会。 作为一种反击伊朗宣传攻势的战术手段,美国呼吁进行全面核裁军,有其高明之处。既能够让美国在这场辩论中占领道德高地,也使其能够在联合国复杂的核外交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因为根据“核不扩散条约”,核武国家有义务致力于核裁军。 然而,“无核世界”的梦想如果真的实现,将十分危险。没有人能够证明,世界各大国家之间自1945年以来之所以能够保持和平局面,是因为存在核武器。但最具说服力的解释是:核武器国家之间的冲突过于危险,简直不敢想象。“恐怖平衡”起到了作用。 而真的没有核武器的世界将截然不同。大国之间的战争将重新成为可能。昔日,大国的兴衰几乎总是伴随着战争。如今,人们之所以希冀中国的崛起将会摆脱这一可怕的魔咒,主要原因在于中美两国都拥有核武器。他们将不得不以其它方式展开竞争。 再者,在一个无核世界里,各国彼此间的猜忌可能会明显加重。即使各国都销毁了所有核武器,大多也都会保留相关知识和迅速制造出核武器的能力。明知道敌对国家拥有核武器的那种确定性,将会被一种神经质的恐惧心理所取代——怀疑对方暗藏核武器,或是只需举手之劳,就能够重新拥有这种世界上最危险的武器。只有无比强大的国际核查机构才能平息这种恐惧——但从伊拉克和伊朗的情况来看,国际核查往往只会加剧、而非化解紧张局势。 此外,一旦废除了核武器,世界最强大的几个国家可能会投入更多精力和资金发展常规武器——或者其它厉害的武器,如化学和生物武器。世界将变得更加危险。 所幸,就连倡导无核世界的人士也承认,距离这一目标十分遥远。华盛顿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的乔治8226;伯科维奇(George Perkovich)写道:“在围绕台湾、克什米尔、巴勒斯坦,可能还有俄罗斯外围等地区的冲突得到解决前,8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无法共同构想一个禁止核武器的计划。”当然,假如狮子解决了与绵羊之间的长期争端,也会有助益。 正如伯科维奇所言,“美国和俄罗斯部署了数千枚核武器,几分钟之内就能发动”。对于这种现状,任何一个神智清醒的人都无法完全处之泰然。然而,与其致力于废除核武器,更安全的做法或许是大举削减核武库的储备——这样大国拥有的核武器将是以十、而不是以千为单位来计算。如此一来,核威慑将得以保持,同时降低了发生悲剧性事件的风险。 还有,既然说核武器能够有效地维持和平,那为什么还要大费周章地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伊朗拥有核弹难道不会促进中东和平吗?这种说法并不像听上去的那么荒谬。印度和巴基斯坦如今都拥有了核武器,两国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的风险可能已经有所降低。但是,鉴于巴基斯坦局势动荡,该国拥有核弹,还是比其它国家(如中国)拥有核弹更让人担忧。 “核不扩散条约”等国际条约无法对依赖于国内稳定和控制意识形态的国家加以区别。但从常识来说,一枚核武器掌握在朝鲜或伊朗这样的国家手中,本来就比掌握在局势稳定的国家手中更让人担忧。 当然,在联合国政治正确的环境中,很难坚持这样的论点。正因如此,假装相信全面核裁军可能是西方式伪善的题中应有之义。 译者/杨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