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北京市东城区翠花胡同31号甲9号的一个标准院落,是我爷爷、抗日将领于学忠将军的旧居。于学忠将军的抗日功绩就不再赘述了,作为他的后人,一直因住房问题未能解决造成实际居住困难,而又苦于难以启齿,我想问:落实政策体现在哪儿?
![回迁房几年拿到房产证 22年拿不回的房产](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2131771827610.jpeg)
自1966年开始,上述房产由北京市东城区房管局代管。1988年国家落实政策,分发至各继承人,分给我父亲一个房产证,属于父亲于允光名下的房产有两间平房,共约27平方米。自拿到房产证后,父亲就要求归还住房,但房子一直被他人居住,以各种理由提出不能腾房。与我父亲命运相同的还有其胞妹于允琨(另外15.4平方米),他们因同一家住户不能腾房而未能拿回22年前就已经属于自己的私有房产。 就这样,一住就是22年,这期间,曾找过住户的单位,找过东城区房管局,找过北京市落实政策办公室,答复是:这是历史遗留问题,这样的还有很多,要慢慢解决。另外,据我们了解,目前居住户×××(现在也许是其子女住了,他们的户口也挂在此房),其儿子的单位也曾分过房,但仍以无腾房条件为由一直未腾房。这22年来,我们从未与住户发生过任何租赁关系,从未收过一文房租。本着相信政府,相信法律的信念,一直在默默地等待。现在,父亲已经76岁高龄,最初居住的37平方米住房在5层楼,因上下很困难,无法居住不得不卖掉,希望能再买个低层的房子,但苦于当前的高房价不能实现这一愿望。父母现居住在女儿住房中,但总觉没有自己的居所非常困惑,再次想到了自己22年来一直拿着的一纸房本,希望这个保留了22年的房本能缓解当前之需。 父亲从未向单位提过任何个人困难。其实爷爷于学忠在沈阳、重庆以及青岛等多地均有房产,据我所知已捐给国家,其中本人较了解的在重庆渝北区的于学忠将军府于2009年5月翻修后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式对外开放。我们并不期望倚仗祖辈的功勋,只希望政府能根据实际情况,按相关法规,将属于我父亲的那部分房产真正归还给他,让他在有生之年真正有一处自己的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