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志勇 关于中国制造业,我有两个明确的观点:第一,在未来很多年,中国其实都没办法脱离中国制造,因为这不是一个企业的问题。众所周知,中国有大量知识和技能水平都比较低的劳动力,而中国制造是消化与吸收这些劳动力的主要行业。因此,将中国制造转为中国品牌,这个目标很美好,但在短期内实现劳动力在能力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比较困难,这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中国制造应该还会长期存在。第二,在未来10年,中国一定会出现世界级公司与国际级品牌。

如何造就世界级公司和国际品牌呢?关键在于企业战略,在于企业能力,在于企业所处的行业。这里,品牌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而品牌的打造又与诸如创新、知识产权等密切相关。但在未来10年,中国制造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人才问题。人才从哪来?中国有句古话,一代富、二代贵、三代四代会挣钱。其实,人才的培养也是如此,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样的道理,真正的创意转变为产品需要时间,而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品牌更需要时间与过程。希望通过品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是中国企业现在所面临的挑战。应对这个挑战,我们首先要做到真实。比如现在中国市场上有很多高仿产品,因为价格优势它们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这些高仿产品最终会被消灭。因此,我们必须真实,真实的生产产品,真实的打造品牌。 而至于品牌的判断,我主要观察两方面:第一部分是使用价值,比如钢生产技术的使用价值很高,而这些使用价值高的东西一般都能支撑一个行业的有力发展。对于不同价值的产品来说,品牌的驱动力并不一样。比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奶业与男装就是一个受品牌驱动的行业,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一般都很高,如果认定了某个品牌,基本上一辈子不会更换。在奶业,奶源与分销业承担驱动的作用,但比两者更重要的驱动是产品的研发,而这正是大部分中国企业所缺少的。第二部分是根据产品的定位来游说消费者的技巧与方法。 那么对于企业家来说,成功打造中国品牌应该具备些什么呢?就企业家个人而言,企业家的品质是很关键的一点。除政治诚实外,我们的企业家还应该具备足够的勇气来面对问题,来承认错误,后者尤其成为企业家们的真正考验。因此,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家要勇敢面对,及时解决在走向品牌的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而就企业而言,团队的建设、企业文化的形成、战略目标的统一等都对企业品牌的打造至关重要。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企业高层对价值观深信不疑,他深信企业的理念、目标等DNA都已经深入每个员工的血液,因此无需举行每周或每月的例会来进行沟通与交流。但事实上,公司文化需要对接,如果没有制度性的会议或聚会保障公司文化对员工的渗透与熏陶,相信所有人都会忘记公司文化的存在。这一点在与投资者的相处中也同样重要,因为我们企业家需要通过交流向投资者传达一些信息,比如什么事情我能做,而什么事情又是我无法做到的,其中最关键的是用自己的战略影响投资者,让他们更多的接受我们的想法与意见,因为投资者的利益点与企业家的诉求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