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志超

金融专业化和混业经营哪种方式好?如果占在企业角度来说,我还是大力支持混业经营,混业经营对于企业的金融服务是最便捷,也是成本最低的。作为监管部门,政府当然喜欢专业化,因为便于监管。 作为基层,我是深有体会的。就是在2 0 0 9年国家信贷9.7万亿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受到的金融服务其实还是不多。即使大部分都是铁公鸡,但温州是个例外,温州的金融这块特别发达。其实金融业的监管部门也很无奈,对于今后的金融发展趋向,我认为应该还是以国有银行为主导,民营企业现在都想进入金融行业中去,起到的作用还是不大,现在整个温州正式的小贷款公司只有20几家,银行也不到五六家,这个对于整个金融规模来说还是占到很小的比例。 今天谈的主要是几个定义,第一就是监管部门现在是非常无奈的,因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在是金融机构上面有这个政策,下面也有那个对策,所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专业化的意义其实不大,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商业模式的改变和商业道德的建立。其实金融机构在中国已经赚了很多钱了,既然赚了钱,就应该在职业道德、商业道德方面的素质有所加强,应该为社会尽一点责任,否则那些金融机构还有什么作用呢?金融机构就是要为社会尽一点责任,这样,中小企业的员工和老板将来也会记住你。 第二,作为企业来说,整个的规划运作是很关键的。其实,我们是最清楚的,有时候是企业是逼着金融机构不得已而为之。我们公司是既做担保又做投资,在中小企业主这一块,假如想要获得更多的金融服务,我觉得诚信是最关键的。但现在哪一家企业没有几套报表?有专门应付银行的,有专门应付税务的,还有专门应付股东的,至少有三套报表,我非常清楚,因为我跟企业打交道太多了。如果站在银行角度,站在我自己的角度来说,中小企业主的财务报表越透明越好。有些企业逼的银行金融机构不得不加强防范,因为对企业不放心,这是其一。另外,国家在信用体系的建设方面,其实是很缺失的。有时候,我们为了获得企业信用的信息,又花了很大的代价。即便是现在人民银行有一个征信系统,但其实也是不准的。其实我们一直在呼吁信用体系的建设,这方面一定要加强建设,以便使金融机构能够更便捷的、成本更低的获得信用的采集,这是其二。 第三方面,我认为整个国家也不要谈什么综合经营还是专业化经营,而是要做金融机构内部体制的改变。现在的金融机构无非就是为大企业服务和为小企业服务,这里对于大小企业的考察机制和标准是相同的。一个客户经理有做小的,做一百万的;肯定也有做大的,做一个亿的。因此,对于金融机构监管部门,我要提个建议,就是考察机制一定要改变,如果考察机制不改变,下面的那些部门和客户经理肯定要“拣大企业、丢小企业”,那么中小企业获得的金融服务资源一定会相当低。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种考察机制并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