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经过一阵剧烈颠簸终于降落在了鄂尔多斯机场。我们走下舷梯,脚下踩着的土地正是中国最大的煤炭富集区的核心地带。这条煤炭带东起陕西榆林,然后一路向北,经神木、大柳塔,过陕蒙边界,跨越乌兰木伦河到内蒙古上湾,折向西纵贯鄂尔多斯全境,直达与阿拉善交界的乌海。几百公里的狭长区域,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走廊。 在鄂尔多斯8.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48%是无法居住的沙漠,而70%的地层下,都埋藏着煤矿。已探明储量1676亿多吨,预计储量近1万亿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6。每天,全国煤炭所需总量的1/8就来自鄂尔多斯。除此之外还有7504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约占全国总探明储量的31.8%。我们每向前走一步,脚下都是财富。 所谓羊(羊绒)煤(煤炭)土(高岭土)气(天然气)构成了鄂尔多斯富足的资源体系。如同大风堆起沙丘,中国经济大气候使鄂尔多斯迅速崛起,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积累起了巨大的财富。那些埋藏在地下已经亿万年的黑色矿产,从未像今天这么值钱。在2005到2009年的4年中,它直接推动了鄂尔多斯的发展奇迹——GDP与财政收入都翻了近两番。GDP从2005年的550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2100亿元;而财政收入,2005年只有93亿元,2009年增长为365.8亿元。如果再将时间推至2000年,我们惊奇地发现,鄂尔多斯的经济总量是在以9年14倍的速度膨胀。 也许在5年之后,这座城市的人均GDP真的可以超越“东方之珠”、亚洲的金融中心——香港。
![勇敢的狂奔 鄂尔多斯 狂奔的财富](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2130924882353.jpeg)
财富的快速聚集,使鄂尔多斯处于剧烈的突变之中。所有的变化都是以跃进的方式运行,而非循序渐进。新城市、新产业、新经济模式、新需求、新富阶层与新生活方式,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有趣的社会图景。充裕的资本在这块土地上左冲右突,寻求出路。财富之外衣下,是一场深刻而剧烈的社会变迁。 由此,鄂尔多斯讲述了一个特殊的中国故事,她甚至颠覆了我们以往30年延续的梯度发展理论,形成了一个“反梯度”的案例。 事实上,鄂尔多斯的财富故事并非坐拥富矿那么简单。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积累后,如何使用财富、驾驭财富,就成为政府与“煤老板”们共同面临的问题。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概括,叫做“资源诅咒”,指的是过分依赖资源,反而限制经济的发展。初级资源型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导致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科技能力的提升受到限制。在某种意义上,破除“资源诅咒”即是对自身生存模式的革命甚至颠覆。既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 财富裹挟着鄂尔多斯前进,同时也使她具有了冷静取舍的机会与议价能力。而这种自由度和可能性,恰恰是当下中国众多城市所不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