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底下藏着一颗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什么时候爆炸,既取决于美国的经济形势,也要看中美两国的政策行动。在过去一年里,中国暗中挖美元的墙角,对其作为价值贮存和交易媒介的角色提出质疑。
虽然中国目前并不主张以人民币取代美元,但这可能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人们不但需要关注中国在做些什么,也必须留意它在说些什么。目前的一个重大进展是:中国正在推动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应用,尽管他们宁愿称之为一种计价方式。 这个起点或许很低,但中国有句老话值得记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初步情况看,苗头很不错。 中国正鼓励出口企业采用人民币计价,并着手制定相关制度,允许采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这是合理的做法。中国的贸易额正不断激增。新的贸易走廊可能要求尽快采用新的支付方式。去年中国和巴西举行首脑会晤时,双方领导人一致同意,扩大各自货币在双边贸易结算中的应用,以取代美元结算的方式。这虽然这被视为一个象征性事件,但也是形势即将转变的一个信号。 此外,在此轮危机中,中国与印尼、白俄罗斯、阿根廷等多个国家签署了一系列双边货币互换协议。随着中国与世界其它地区的贸易及金融联系不断增强,国际上对人民币将更为接受。 中国多数情况下会循序渐进地推行政策措施。这种做法是合理的。先是研究理论、分析优缺点,接着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然后缓慢地实施,并观察成效。如果某项政策奏效,就全面推行。在此基础上,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中国从2009年7月起启动了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截止目前,以人民币结算的国际贸易额达到116亿人民币(合17亿美元)。这虽然只占期内中国贸易总额的0.1%,但已经具备了发展势头。受此鼓舞,当局决定扩大试点范围。 目前只有上海、深圳、广州、东莞和珠海等地的400家内地企业,能够采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不久之后,此项试点将推广到更多省份,覆盖数千家内地企业。东北的黑龙江省已申请在与俄罗斯的贸易中采用人民币结算。 人民币国际化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要让人民币被广泛接受,中国还需扫除若干技术障碍。例如,需要对以人民币计价的规则和人民币贸易结算的规定进行协调统一。 人民币在国际上被接受,最大的受惠者是香港。在吸收人民币存款、与内地建立成熟的贸易联系方面,香港都具有天然的优势,而且在开发人民币金融产品方面也走在前面。香港监管机构正着力确保本港继续保持这些优势。 今年2月以来,香港金管局(HKMA)陆续出台了一些举措,让本港银行能够更加便利地处理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发展人民币计价的债券等金融产品,以及向本港企业提供人民币存贷款业务。 今年1月,中国开始执行与东盟(ASEAN)的自由贸易协定,东盟是10个东南亚国家组成的区域集团。中国与亚洲其它地区的贸易不断扩大,将促进香港的人民币结算业务。要想让人民币在全球通行,中国未来需要跨越许多关口,而人民币在贸易和资本账户上的可兑换性将是最后一关。这最终将会实现。此外,中国需要推动国内资本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的发展。 随着国际储备激增,我发觉许多国家的储备管理机构都有意避开美元。不过,他们并不想大举抛售美元,以免触发他们所担心的危机。相反,净新增美元储备有所减少。我把这称之为消极多元化。不过,在人民币实现可兑换之前,它不太可能在国际储备中占据其应有的地位。 随着中国企业投资海外、中国政府加大对他国的支援力度,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应用也将增加。这种情况已经出现:中国与委内瑞拉最近签署了一项总额200亿美元的融资协议,其中半数金额将以人民币支付。 此外,尽管人民币仍盯住美元,但人民币的应用还是有所增加。一旦人民币开始升值,其作为价值储备的地位可能随之上升。人民币有可能很快与美元脱钩,但中国更有可能采取循序渐进的升值方式,而不是一次性的大幅调整。这将预示着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过去十年,最常见的词是“中国制造”。而不久之后,“用人民币支付”可能也将流行起来。
本文作者系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首席经济学家兼全球研究部主管李籁思(Gerard Lyons)
译者/杨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