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拉开了2010年房地产调控大幕。 继2010年1月中央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称“国11条”)之后,北京、海南、广州3地接连颁布与国11条对接的地方楼市调控政策,国土部、住建部、证监会以及国资委4大部委纷纷出台或明确表示将要出台新政,以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与以往的调控相比,此轮出台的政策更加强调利用金融信贷、财政税收、土地供应、交易规范等多管齐下精密配合。地方出台政策显示出更强的连续性、稳定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除了遏制高房价、打击投机购房的目标以外,2010年的房地产调控目标直指行业结构调整,希望通过不断抬高企业开发门槛,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引导市场供求,来改变目前市场过热局面,帮助房地产行业稳健发展。 北京 加大政策性住房土地供应力度
![2016年房地产调控政策 房地产调控“组合拳”(1)](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2125092452844.jpeg)
2月23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联手11个相关职能部门发布《促进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京版11条”)。与此前发布的国11条相比,北京版更显“地方特色”,集中表现在对今年各类政策性住房的两个50%。京版11条指出:今年将增加住房建设用地供应,全市政府土地储备和一级开发投资不低于1000亿元。加大政策性住房建设力度,调整住房建设用地供应结构,2010年各类政策性住房用地占全市住房供地的50%以上,新开工建设和收购各类政策性住房占全市住房新开工套数的50%以上。在2009年新开工政策性住房938万平方米、竣工229万平方米的基础上,2010年新开工建设和收购政策性住房13.4万套。 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在接受《中国投资》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版11条与国11条的政策内容基本一致,是地方对中央政策的落实。不过,京11条措辞较国11条以及其他地方细则更为严格,也体现了北京市政府调控楼市的决心。他说,两个50%政策在今年初的北京市两会上就已明确,如果该政策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供应结构将出现显著变化。 中原地产分析认为,如果今年北京市场上有一半以上土地供应作为政策性住房用地,将引导楼市向商品房价格依然高企、而大部分北京居民依托政策性住房解决居住问题方向转变。 同时,对开发商而言影响较大的措施当属商品房销售管理方面,京版11条要求,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后,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3日内一次性公开全部房源,严格按申报价格,明码标价、公开对外销售。此措施直接引发以下结果:截至3月22日,3月北京共发放预售许可证15个,与去年每月40个左右的发放量相比,缩水半数有余。 此外,限外令的恢复也是京版11条的另一大特色。第6条政策指出:将严格执行《关于规范境外机构和境外个人购买商品房的通知》(京建交〔2007〕103号)中对境外个人在京购房的居住年限和所购房屋的有关规定。限外令的恢复预期对高档楼盘形成一定冲击。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在采访中表示:都是些有效的政策,关键看执行力度。对于京版11条,他认为:“操作过程中措施可以更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