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去赚8亿非网民的钱 》一文,就“人都被腾讯圈了”的这一说法,我有些不同的看法。 用户规模和质量是互联网企业的核心资产之一,也是竞争优势之一,其中要性显而易见,即所谓的人气旺,财运旺。 一个网站活跃的用户数越多,对用户的行为数据分析得越透彻,就越能了解用户的需求或兴趣是什么,并为其提供越有针对性的服务、产品或广告,以满足用户的需 求。当对其网站所有用户的数据都能够有效分析和预测时,也就掌握了买方市场需求;这对于卖方市场,商业企业来说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好比现在许多网站都有了“猜你要什么”的功能,比如淘宝会记下消费者近期在淘宝上搜索的内容,并在下一次登录时主动显示与其近期搜索相关的产品,推荐相关 的产品,我们称之为个性化内容服务(Personalized Content Service)。

再进一步,既然淘宝了解消费者,且在获得消费者同意隐私与使用条款的前提下,淘宝便可与合作伙伴分享对用户的洞见,来一同满足用户的需求或兴趣。 更近一步,任何互联网公司都能够将其数据货币化、资产化,来满足商业伙伴们的需求。对数据的有效利用将成为互联网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正如搜索引擎公司所 为。 腾讯也利用了其强大的用户群优势,在某一看好的互联网应用或商业模式初见成效之时,通过其QQ终端应用与广大用户的粘合度,利用网络效应,迅速地占领市 场,使得不具备该优势的公司难以望其项背。 正如前面提及的数据竞争优势,通过对数据分析获得的洞见,具备商业价值。那么,在Web 1.0和Web 2.0时代,腾讯的用户群也许还算是腾讯的竞争优势,但是腾讯的这一优势,随着互联网的继续发展,将渐渐被模糊。我猜,腾讯也应当在酝酿开放并货币化其数 据资产战略,以响应互联网发明人Tim Berners-Lee在TED演说中,多次提及Raw Data Now以及Open Data的互联网发展趋势。 整合也是一种创新,创造价值的途径。正如ebuddy.com通过对已有的IM和SNS的用户群的资源整合,每个月触及近两千三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用户, 其中70%用户是13-24岁青少年。与其相似的meebo.com,每个月触及近9千万来自世界各地的用户。同时,微软的通过LiveServies, 谷歌也通过Friend Connect来开放其用户资源,以帮助商业伙伴获得成功同时,获得相应的数据资产回报。那么,那些不具备腾讯优势的公司便有有了望其项背的机会! 读者:andersonxi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