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冰岛在创新上全球排名第一,却避免不了目前面临国家破产的风险?”不知道英思雅德(INSEAD)商学院的教授们在发布最新的2010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之前是否想过,这有可能成为很多人在看到这份报告时首先想问的一个问题。 事实上,在这份多达400多页的报告中,研究者的确对此有所回应。根据该报告的数据,冰岛在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的创新力量依然非常强劲,但另一方面,冰岛在投资、信用状况以及获取个人信用信息的途径等方面,得分却非常低,这导致其在市场成熟度上的排名仅为26,商业成熟度的得分也非常一般。这种在信用乃至整个资本市场上的短板自然与其目前糟糕的国家财政状况脱不了干系。 “冰岛其实是一个绝好的案例,即:一个金融玩家竟然可以如此沉重地破坏掉一个小国的整体经济,” INSEAD商学院罗兰贝格(Roland Berger)商业与技术学特聘教授Soumitra Dutta表示,但他也婉转地提醒说,虽然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与其经济表现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但是这种联系的表现不一定那么及时而直接。2010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所依据的很多数据从实际产生到收集起来一般需要2到3年的周期,也就是说,像冰岛的相关数据基本上在金融危机冲击到冰岛之前就已收集完成,所以冰岛的创新能力指数与国家经济总体表现之间的关系可能尚未完全体现出来。 Dutta教授其实对这类报告的编制已经颇有心得。但要真实地体现各国在创新能力上的优劣高下终非易事,从数据的选择到评判元素的设定,都需要研究者拿出令人信服的标准。 过去,衡量创新的传统方法是以一些参数为标准,例如每百万人口拥有多少专利、科学刊物的出版数、研究与开发成本等。此次报告则进一步把这些参数划为两类,即:5个投入参数(政策环境、人力资源、ICT基础架构、市场成熟度和业务成熟度);2个产出参数(科学成果、创新成果)。然后,每个参数又可以细分为2到3个小类,比如人力资源参数之下又可分为教育投资、教育机构质量以及毕业生创新潜力等3项。 “与以往相比,这一评价方法更加重视经济活动本身蕴育出的创新活动,而不再仅仅关注传统的科技成果。”Dutta教授强调说,“而今年的分析结果也突出了各国对指导性创新政策的迫切需求。国家以这些政策为基础,方能实现中期发展目标,促进长期发展。” 报告编制者自己也觉得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位居创新指数TOP 10的国家大多都是小国,其平均人口不到全球人口的0.3%。而在TOP 15中,人数最多的是美国,也才占有全球4.54%的人口。研究者认为,这很可能是由于小型国家在政策和资源的制定和管理方面更容易做到高效。
![2016国家创新人才计划 国家创新需要“计划经济”](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2123389396691.jpeg)
以仅次于冰岛位居第二的瑞典为例,其国内政府对创新的重视呈现在多个方面,不但其工商部、教育和文化部参与制定相关政策,而且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瑞典创新署 (VINNOVA)来推动创新,同时构建了一个包括行业企业、学术机构以及公共研究机构等多层次的创新投资体系。这使得瑞典虽然在总评分上比冰岛稍差,但在商业成熟度上却得分最高。 中国在榜单中的排名(第43位)相比去年(第37位)有所下降。对此,Dutta教授表示,这也并非就意味着我国的创新能力真得下降多少,因为这种排名“不但取决于中国自己的表现,还取决于其他国家自己采取的行动”。所以,在具体名次之外,了解中国在各项参数中的强弱更有意义。比如中国虽然在科技成果上排名靠前(17),但是在创新成果上排名却非常靠后(79);在商业成熟度上排名中上(46),但在公共机构(92)和人力资源(87)上的投入却相对薄弱。 美国的倒退比较明显,从去年第一的位置滑到第11位。Dutta教授认为,这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遇到欧亚等地区国家的强劲挑战的一大体现。美国在创新成果(24)、移动电话普及程度(70)等多个领域都是其弱项所在。而与美国类似,像德国、英国等国家虽然其经济体非常强大,创新的历史记录非常好,但也已体现出了一些类似不足,亟需这些国家从政策层面给予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