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一些机构对全球的商学院进行排名,哈佛商学院经常排不到第一,但是这并不妨碍它在很多商业人士心目中的翘楚地位。原因何在?菲利普·布劳顿基于自己在哈佛商学院两年的求学经历写的这本新书能够让我们明白几分原委。
布劳顿是哈佛商学院学员中的异类。这位原《每日电讯》资深记者在经过刻苦准备和严格的筛选之后得以步入这个自己向往已久的商业精英训练场。在紧张的学习之外,长期的记者职业习惯让他一直保持着一双“旁观者”的眼睛来对商业管理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客观的观察和思考。 尽管在学习过程中有诸多不适应,但是布劳顿承认,哈佛商学院让他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世界,学会了商业的语言和思维模式。在见识了哈佛商学院历经百年建立起来的辉煌人际关系网络之后,布劳顿很容易就理解了“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与什么人同行”这句哈佛励志名言的含义。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哈佛商学院毕业生都会声称,他们获得的最大的收益就是这个人际关系网络。前辈校友为后辈提供的不仅仅是暑期实习机会,还包括后来择业的面试机会,乃至升迁机会。《财富》全球500强公司最重要的3个职位中,哈佛商学院毕业生占20%的比例,这组数字更能佐证这一人际网络的威力。 而布劳顿10年的记者训练,使得我们能够从他如花的妙笔下认识到真正的哈佛商学院到底是什么样子,同时也带着我们一起思考社会责任之于商业精英的意义。 例如,他对很多同学在参观中国归来后所写的文章也感到疑惑:“到中国去的时候,他们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夜总会、美酒、商场和公司招待上,似乎有点儿愚蠢......(他们)没有成为社会的一部分,超阶级的MBA似乎成了孤立于这个世界之外的群体,有自己的一套标准。” ,这种自以为是世界观,竟然也是哈佛商学院教育的成果之一。 哈佛商学院的学生是否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之嫌?提出这一疑问的不仅仅是布劳顿,还有一位名叫麦科马克的商人,在《哈佛学不到的经营策略》中,他写到:“(毕业生们)缺乏在真实生活中学习的能力——无法适当地理解他人,不能审时度势,总是形成错误的想法。”布劳顿接触的商业巨头领导人也都表示,公司需要的是那些少说多做,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而不是夸夸其谈之辈。 布劳顿也没有从哈佛商学院现任院长杰伊·莱特在建校100周年聚会上的讲话中看到他对金融危机有实质意义的反思。“他就像个醉酒的司机一样,从事故的现场爬出来,索取警车的钥匙,准备驾警车回家。不要担心谁来承担责任,咱们就往前看,好吗?” 在书中,布劳顿自己对哈佛商学院的价值观的缺陷有深刻的总结:“狭隘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贪婪、对政治的漠视、对非商业世界的蔑视,还有最重要的,完全不愿意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事实上,正是这种生猛的“动物精神”,使得熟谙商业丛林法则的哈佛MBA们长期处于食物链的顶端,而这也正是导致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说到缺憾,本书的最后三章内容过于铺陈管理教育的细节,对于普通读者意义不大。总起来看,作者的精辟论述散见在全书各个角落,有耐心的读者可以慢慢来找。如果你只是想简单了解哈佛商学院的教学过程是什么样子的,不妨走马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