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对央企考核指标 央企EVA模拟考核(1)



  一年之后,中国最有经济实力的企业明星们将面临真正的EVA大考。考核结果不仅涉及央企管理者的收入,更涉及它们在同僚之间的排名和地位,而这些往往又与仕途升迁密切相关。

  在央企EVA大考之前,《中欧商业评论》和北京正略钧策顾问有限公司合作,测算了央企A+H股26家企业的EVA,在EVA大考之前做了一次“EVA模拟考”。

  央企全面推行EVA考核的报道已经汗牛充栋了,但没有一项实证的计算告诉人们,到底央企推行EVA考核的结果会怎样,因此也无法回答人们对中国经济最核心部分疑惑:谁在创造价值,谁在毁灭价值?

  按照国资委公布的计算公式和参数,我们计算了2006~2008年连续3年央企EVA值。由于央企公布2009年年报的时间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单独计算了2009年前三季度(H股为中报)的EVA,并年化估算出2009年的全年EVA。

  采样和基本参数

  模拟考首先受制于央企的数据公开程度。由于EVA计算需要调整会计科目,而国资委一般只向社会公布其资产和利润指标,根据这些指标不能完成EVA考核的数据计算。因此,我们只能从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来获得完整的数据。但央企上市状况却非常复杂,业务单一的央企大多采取了核心业务上市,多元化经营的央企则采取业务分拆上市的方式,两种类型的公司之间不具有可比性。比如,电信、钢铁、航空等行业的央企都是将主要资产注入子公司上市的,而类似中航集团、中冶科工集团、华润集团、招商局集团等都采取了业务分拆上市的模式。

  分拆业务规模参差不齐,与主体上市的大型企业集团不具有可比性。所以,我们剔除了业务分拆上市和主体业务未上市的企业,将业务主体在A股和H股上市的央企确定为26家。

  必须注意的是,这些企业并非人们日常所称的央企,而是央企的子公司或者孙公司。比如,我们测算的“中国移动”,实际上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中国移动(香港)公司的控股公司中国移动有限公司(HK.0941),它同时在香港和纽约交易所上市。因此,我们的测算结果与国资委对下属一级全资公司的结果仍然会有所区别。但一般意义而言,国有企业上市时都是用优质资产上市的,其业绩不会低于母公司的水平。

  同样的,这些上市公司的利润和EVA也是按照国有控股公司的持股比例来享有的,而不是全部。EVA的模拟考不仅反映了央企上市为国有股权保值增值的结果,也反映了上市公司为其它股东创造价值的结果。

  

  EVA1排名显示四成央企在毁灭价值

  按照国资委公布的公式和参数,我们计算出了2006~2008(09)年26家主体上市央企的EVA表1。

  以2008年为例,26家央企创造的利润总额为3 100多亿元,但以固定资金成本计算的经济增加值(EVA1)值仅有2 200多亿元。如果从利润总额指标来看,业绩看似不错,但如引入EVA工具,仅用国资委考核办法中的固定资金成本5.5%(承担国家政策性任务较重且资产通用性较差的企业,资本成本率为4.1%)来计算,在样本中就有近四成的企业直接不及格。

  2008年的数据还不是最糟的。目前就已披露的A股第三季度报、H股中报数据做年化测算显示,2009年在近3 850亿元的利润总额下,EVA1值仅1 700亿元刚出头。相较2008年数据,在当年投资性拉动的发展形势下,EVA与利润总额差值进一步拉大,表明26家企业集团为代表的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效率出现了总体水平双下滑的局面,令人担忧(见表1)。

  正如德鲁克评价EVA指标时所说:“我们通常所称的利润,即用于发放股利的金额,其实根本不是利润。只有当某业务项目获得了超出资金成本的利润,我们才能说盈利二字。交纳税款看似产生了真正的利润,但其实这无足轻重。企业的回报仍然少于资源消耗????这并不创造财富,而会损害财富。”

 国资委对央企考核指标 央企EVA模拟考核(1)
  从初步测算可以看到,有将近四成的央企不是在创造价值,而是在损害价值。

  EVA2市场化资本成本下结果更差

  国资委的考核办法是暂行的,目的是引入EVA工具。由于目前国有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对企业真实资本的计算是一个难题,因此在这次的导入期运用了固定的资本成本比例。

  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说:“我投入多少钱,你给我产生多少效益,这个效益总得比银行的利息要高吧。这是最浅显的道理。”(见表2)

  对于央企出资人国资委来说,使用接近中长期贷款的贷款利率的资本成本,还不如通过银行委托贷款放贷谋利。固定的低资本成本参数,忽视了出资人承担风险后对风险溢价的要求。我们应该让央企在市场的大海里游泳,按照市场化的资本成本来测算企业的EVA值。因此计算公式调整为:

  EVA=税后营业净利润-经过调整后的期初公司净资产价值×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WACC) ,是指企业以各种资本在企业全部资本中所占的比重为权数,对各种长期资金的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资本总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可用来确定具有平均风险投资项目所要求收益率。为避免汉语语境将其理解为绝对值,本组研究称之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经过了一系列复杂运算,反映了债券投资和股权投资的机会成本。考虑到央企大多是长期投资,则由10年期国债利率作为无风险贷款利率,由涵盖两次大跌的1999~2010年A股平均收益率9.47%作为股权融资的机会成本算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这样每家企业基于不同的资本构成形成不同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重新测算的结果见表3:

  可以看到,通过模拟真实资本成本还原的央企经济增加值EVA2比EVA1要更低一些,负值企业也有所增加。在通货膨胀经济高速发展的2008年,近一半不及格;按2009年的数据,更是近乎七成企业EVA值为负数。

  采用市场化的加权平均资产成本率,将规模庞大、利润丰厚的央企打回了创造价值的原形。这个结果也告诉我们,虽然大多数企业在创造利润,但同时也在损害股东的价值。因为作为出资人,国资委的收益尚不及其机会成本。

  管理能力决定EVA相对值

  上述两项测算的都是EVA绝对值,它只能说明经济增加值的有无多少,却不能体现企业运营经济效率的高低。更高的EVA绝对值是由体量更大的公司或经济部门创造的。连续几年EVA绝对值排名在前20%的公司,仍是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巨无霸企业。

  所以,EVA作为一个绝对值指标,在用于不同规模的企业或部门之间业绩比较时存在一定难度,即便是用在央企这一小集群中,仍然存在较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的不同。尤其是当我们试图从经济效率的角度来评估公司管理和运营的水平时,EVA绝对值就显现出了先天的不足。因为如果仅以绝对值对央企高管进行考核,显然对那些企业规模小,但经营业绩突出的经营者是不公平的。在企业内部也是如此,忽视占有资源的总量来讨论EVA绝对值是没有意义的。

  为导入EVA考核,国资委采取了渐进式的方式,保留了利润指标(净资产利润率)30%的权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引入第三代EVA。与现在普遍接受的EVA绝对值相对应,我们将之称为EVA相对值。EVA相对值是一个更好的指标,从债权人/股东的角度来检视单位资本投入于不同企业,产生的超平均水平收益的能力,由此从管理的角度来评估公司的价值,并对经营者的管理能力作出评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03570.html

更多阅读

2012房企年报研评(九):房地产已进入一个新行业周期

     算起来,本轮“史上最严厉调控”已历时3年有余。  正如本系列文章1-8所评述,得益于2012年二季度开始的市场回暖,去年8成多的上市房企实现了销售额和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长,6成多的企业实现了净利润正增长。但与此同时,几乎各项经

2012房企年报研评(五):利润率持续走低并加剧分化

     房地产市场有“每三年一个好年景”的大致规律。上两个丰收年是2009年和2006年。受益于市场整体回暖,去年有九成多的企业实现了销售额和营业收入的双增长。在专题分析房企盈利性指标时,基于2010、2011两年净利率持续下降的趋

2012房企年报研评(四):资金重压依旧在

     在分析房企年报中的资金及现金流等指标时,可以明显看出,得益于去年房市回暖和贷款增加,多数企业已紧绷了两三年的资金链有所趋缓,但高负债、高支出和依然不容乐观的销售形势,意味着今年的资金压力依然很大。  截至3月19日,全

上市房企年报研评(二):资金链更紧,利润率下降

   综览84家的预告或快报,给人的总体印象,除了“增速放缓,分化加剧”外,就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链更紧张了,而且盈利性指标也出现了明显下降。资金链更加趋紧主要还是体现在债务偿付上。特别是在销售难以有明显起色的情况下,债务偿付

上市房企年报研评(四):结构合理者得市场

   截至3月15日,已有一百多家上市房企发布2011年业绩快报或预报。其中,发布年报全文的有26家。特别指出的是,除了ST企业外,中弘地产率先发布年报,无论其业绩如何,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对年报的重视程度,值得其他上市房企学习

声明:《国资委对央企考核指标 央企EVA模拟考核(1)》为网友卟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