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出版的一些关于德国旅游和博物馆的书刊杂志里,往往会轻描淡写地把博德博物馆(Bode Museum)一笔带过,甚至遗漏。这真是一件让人费解的事情,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博德博物馆都丝毫不逊于它在博物馆岛上的邻居们。 博物馆岛上的建筑虽然各有特色,但是博德博物馆依然非常引人注目。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位置,博德博物馆位于岛北端的角上,自然显得十分突出;另一个是建筑本身,巴洛克风格的馆舍更像是一座宫殿,宏伟的圆顶形成了施普雷河上的独特风景。站在河的西北岸看去,博物馆岛就像一艘在河上破浪前进的巨轮,那么博德博物馆就是船首了。 按照前些年流行的说法,这座博物馆是一个跨世纪的杰作,它兴建于1897年~1904年之间。最初它被命名为腓特烈皇帝博物馆,是为了纪念在历史上被称为“百日皇帝”的腓特烈三世。开馆之日,当时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亲临剪彩,王公贵族和文化名流云集,好不风光。与此相呼应的是,2006年重修后再次开馆时,总理默克尔前往致辞,而德国人民更是排着长龙,只求第一时间一睹博德的新貌。 1956年,在东德政府的管理下,古代帝王的名字自然不适合作为一个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博物馆的名字,所以更名为博德博物馆。为了纪念一位名叫威廉·冯·博德的先生。这是一个在世界博物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当时文艺复兴艺术领域造诣深湛的艺术史名家,博物馆学的开创者之一,而且他是这座博物馆的创建人和第一任馆长,对这座博物馆日后的发展影响十分深远。 按照博德先生的最初设想,这座博物馆的主题应该是关于基督教的精神起源。他试图用文艺复兴的精神打造出一个面向公众的艺术课堂,重建当时德意志人民被工业社会扭曲的精神世界。这个思想首先表现在建筑设计上,在博德博物馆著名的圆顶下是一个圆形大厅,中间竖立着原先要纪念的那位德意志皇帝的铜像。而博物馆的中心位置,则是仿照位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摇篮佛罗伦萨的圣方济教堂建成的长方形大厅,暗合了基督教和文艺复兴两大主题。 在藏品方面,虽然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博物馆仍然体现了博德先生的理念。事实上,如今在博物馆里展出的两大部分——古代雕塑雕刻收藏和拜占庭艺术馆,都是以基督教艺术为中心。漫步在展厅中,到处散发着基督教文化的独特韵味,圣母与圣婴、耶稣受难等等圣经题材俯仰皆是。 1700多件藏品使博德博物馆成为德国乃至世界古代雕塑雕刻最重要和最大的收藏地之一。其中古埃及科普特艺术的藏品无论是种类还是质量,都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关于东罗马和拜占庭的部分仅次于伊斯坦布尔。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是贵重的象牙雕作品,其中有一件公元400年前后装圣餐的器皿,是早期拜占庭实用艺术中的精品。拜占庭艺术博物馆集中了三到十五世纪西罗马和拜占庭帝国的艺术作品,也是第一流的收藏。

博德博物馆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钱币收藏地之一,大约有50万件藏品,从公元前七世纪直到二十一世纪,其中古希腊钱币就有10万余件。此外,馆里还有一批古典大师们的绘画作品,也是非常精彩。 这样一个博物馆,如果被那些不负责任的旅游指南误导而错过了,是不是有些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