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对流动性管理与其他非流动因素的调整并不直接有效,对地方政府的非市场化推动高增长的行为,也没有约束力。 3月份CPI同比上涨2.4%,一季度CPI同比上涨2.2%。CPI较2月份有所下降是预料之中的。CPI一季度2.2%的上涨与可承受的3%-4%的通胀水平还有相当的距离,通胀形势还是温和的。这表明一季度经济形势总体平稳。 从3月份PMI这一领先指标高于上月3.1个百分点的强劲反弹以及用工荒现象来判断,我们认为,经济活动非常活跃,一季度的增长态势还会延续。不过,一季度的数据一般偏低,主要是因为春节因素的影响,所以一季度数据一般会拉低全年平均增速。 特别是去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已经开始V型反转,经济增长呈现快速上涨态势。如果今年第二季度乃至全年延续第一季度的快速增长态势,全年经济增长可能超过潜在增长率,出现偏热的情况。 我们注意到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特别大。推动经济过快增长会增加更多投资需求和更多的货币供应,使短期总需求偏离潜在增长水平,最终拉动价格水平的快速上涨,加速通胀恶化的压力。更多的货币供应增加,对通胀预期的流动性管理显然是不利的。 一季度新增贷款2.6万亿元,M2同比增长22%,虽然一季度新增贷款占到全年信贷总额的三分之一,货币供应总量增长高于17%的全年增长目标,但是与去年仅30%的M2增长比较,央行的流动性调整成效显著。按照一般规律,货币供应量在相邻的年份中不会大幅改变。不过,在去年9.6万亿信贷和近30%的货币供应量增长,以及明显宽裕的流动性的非常态货币环境形成以后,今年的货币供应量和新增贷款,有必要“适度”调整,以降低对流动性宽裕带来通胀恶化的担心。 最近国务院会议强调流动性管理。相信数量管理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三年期央票,都会成为交替使用的流动性管理的货币政策工具。针对一些过度投资的信贷额度的调整,也可能是非常有必要的调控方式。 今年强化通胀预期的非流动性因素较多。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税调整,国际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干旱带来粮食减产粮价可能上升等等,导致通胀预期管理力度加大。
![香港政府债券利率 利率管不了地方政府](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2120812877806.jpeg)
不过,我们判断二季度应该没有加息的压力。首先,利率对流动性管理与其他非流动因素的调整并不直接有效。对地方政府的非市场化推动高增长的行为,也没有约束力。其次,一季度经济形势呈现低通胀高增长的良好态势,央行已经动用的货币工具效果明显,没有必要动用更多的货币工具。第三,作为宏观政策工具,利率调整可能对其他微观层面产生影响。比如,吸引更多的在低利率市场借钱、到高利率市场套利的投机性资本的流入,加大流动性和通胀的压力。综合评价利率调整的利弊,二季度加息的可能性不是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