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英特尔在中国设立了第一个办事处,开始了与中国长达25年的携手合作。用英特尔中国执行董事戈峻的话来说,英特尔在华经历了三个阶段:感受中国、认知中国、融入中国(In China,With China, For China)。和英特尔一起进入中国的还有惠普、IBM、大众和菲利普。
1986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成了开放引资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之后的90年代,就在TCL、华为、联想等中国公司开始“走出去”的时候,在华跨国公司正在上演着“合资变独资”的大戏。1992年,IBM在中国的机构由代表处变成独资企业,真正以一个独立的企业来运营;1998年,英特尔撤消了在北京的办事处。放开了“手脚”的跨国公司开始有机会在中国土地上一展身手。 二十多年过去,当这些曾经的“外来的和尚”已经完全成为中国经济的一部分,它们的社会化过程也走过了漫长的历程。 辐射力 “和中国的IT产业共同发展,是英特尔一开始进入中国就很强的理念。如果没有本地产业的成功,我们的产品是卖不动,能卖一点,也没有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英特尔中国区执行董事戈峻对《互联网周刊》说,“融入中国很大的一个承诺,就是要我们再进一步扎根中国,把前道的生产引过来。” 作为一个产业链的引领者,英特尔已经把触角深入到中国市场以外的腹地。既上海之后,英特尔先后在成都、大连设置工厂,象征着半导体产业的核心技术开始逐步向中国转移。“我们在印度主要是研发,日本主要是销售,马来西亚、菲律宾主要是生产,唯独中国是从基础研发到应用研发,到生产晶圆厂、封装测试,到市场、售后服务、采购、教育、风险投资等等,‘光谱’上有的都齐了”,戈峻说道。 上海,就是这么一个“齐全”的地方。1994 年 11 月,位于上海的芯片测试和封装工厂破土动工。“正因为我们进入了外高桥保税区,使得整个保税区的发展发生了变化,政策由此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戈峻说起英特尔带来的改变依然很兴奋,“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外国公司不能在中国销售产品。他(上海市政府)本来认为我们是做转口贸易,简单包装之后再转口,但后来外高桥保税区确实是以供应国内市场,以生产、研发作为很重要的业务组成。外高桥先行先试,成立了产品销售中心,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上海也成了向外商开放产品经销、产品销售最早的地区。” 对价值链、供应链的有效整合是跨国公司留给中国企业的经验。以英特尔为例,价值链的有效整合就是把半导体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统一起来,继英特尔在华设立测试和封装工厂之后,近几年,英特尔又先后把研发中心和晶圆制造工厂带入中国。2003年,时任CEO的贝瑞特与成都政府达成战略协作,建立成都封装测试厂。即使在经济萧条的2009年,英特尔特别为成都追加了7500万美元投资,把对成都的总投资提高到6亿美元。 这种产业链带动的效果是明显的。IDC有一个关于微软及其全球的合作伙伴的统计:如果微软有1美元钱的收入,那么全球微软的生态系统大概会获得7.8美元的收入。而在中国,如微软有1元的收入,微软中国的合作伙伴的收入大约是16.5元。正如比尔·盖茨所说,“微软的使命是帮助全世界的商业机构和个人实现其全部潜能。”
而这种对产业链的带动,也随着产业发展发生了转变。“90年代的时候,我们的合作对象确实不多,对于联想、浪潮等企业需要重点扶持,但现在一个百花齐放的IT体系形成了,不断有新的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同的团队在英特尔建立起来,我们的战略方向从重点扶持转变为重点合作。”
“我这一辈子可能做了很多事,这件事(英特尔落户大连)我认为是我一生当中最值得我自豪的一件事情。”大连市副市长戴玉林的话颇令人动容,“这个地方原来是一个荒芜的小村庄,如果我们团队当年一疏忽,这个事没谈成,小村庄还依然是小村庄。经过2年和英特尔的不懈的、有礼有节有力的、艰苦卓绝的谈判,把这个项目落户在大连,提供了4000人的就业机会,我看到这个地方有很多年轻人走来走去,甚至有的人想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抱负,他们不认识我是谁,但是我看见他们都非常亲切,因为是我们共同的把英特尔落户在这。”据悉,2010年10月,英特尔投资25亿美元建立的大连晶圆厂,将正式投产。 契合点 跨国公司的社会化过程中,区域市场的拓展是其重要内容。与国家发展战略契合、与地方经济的特点结合,就成为它们成功的本地化、成功的进行社会化转型的关键。 在这方面,IBM和英特尔不失为成功的典范。2009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把一个宏观的概念与各地的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在“智慧城市”方面与政府达成了多项合作。2010年3月,IBM在西安设立开发中心,在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第二个十年的伊始,挺进西部。而考量英特尔在华的三次投资,也刚好和中国的发展脉络结合起来。从上海、成都到大连,从浦东开发、西部大开发再到振兴东北。他们的理念是:在符合商业利益的前提下,(投资)最好和国家的战略、和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匹配。 2004年4月,微软与地方政府和合作伙伴合作,在成都、辽宁、合肥、广州、江苏等地打造了20个微软技术中心,为当地独立软件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提供软件开发服务和人才培养平台,推动知识共享,促进自主创新。 现在,上海已经成为了国内研发和创新的重要基地,2010年3月31日,坐落在上海闵行区东南的微软中国上海科技园区一期正式启用,建筑面积达5.5万平米。作为微软首次在美国本土以外投资兴建的研发与技术服务园区,微软中国上海科技园总投资金额近7亿元人民币。成都的战略地位由中国西部最大的商贸中心、电子集散中心,现在要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半导体产业中心,而大连正在成为东北和环渤海经济地区上最璀璨的明珠。据大连副市长戴玉林介绍,英特-尔大连芯片厂的建立使得与英特尔有业务来往的30余家供应商开始在大连从事业务活动,应用材料、半导体甚至物流供应商都纷至沓来,呈现出良好的集群态势。另一方面,大连芯片厂的进驻对大连高端产业基础设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促进大连按照高端产业要求来规划基础设施。现在的大连开发区,基础设施的水平已达到国际一流。 除了以生产、研发为主导带动的产业链发展,跨国企业带给中国更多的是,科技人才的培养和聚集。 2002年6月27日,微软公司签署了《中国教育部与微软公司合作备忘录》。进入中国以来,微软亚洲研究院已经通过人才培养、研究合作、课程建设及学术交流等合作形式与4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合作项目。2005年10月28日,微软公司与中国教育部续签《中国教育部与微软公司合作备忘录》。 而自微软中国技术中心2003年9月成立以来,已经与国内300多家伙伴企业确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并共同完成了500多项合作项目。通过与合作伙伴分享技术和经验,帮助他们提升创新能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在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就这样成为了中国高科技人才重要的供给站。优质人才的积累为我国后续的产业升级创造了条件:在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的背景下,这使得上海在一些新兴的IT技术领域走在了全国许多省市的前列”。 外商投资的整体素质还在继续成长,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掘金之余,塑造了新的白领中产阶级,这一批人已成为中国本土创新的重要力量,而跨国公司在教育、环保、社区等社会责任等履行方面,也不遗余力,以更为亲和的方式渗入到中国市场的内部。 新农村的建设、产业结构的调整、基础设施的建设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三大引擎。众多跨国公司附和国家的风向,把企业重心放到中国增长的策略当中。不管是农村信息化建设、云计算的部署,还是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的布局,绿色能源、低碳经济的推广,跨国公司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加大对中国的投入力度。 目前,计算机还是计算主要的工具,但在不久的将来,情况将会改变。国家的大政策在推动三网融合,三网融合将开拓无线商机,各种各样的多媒体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运行。无数高科技公司已经开始了在物联网、终端计算、云计算上的布局。“全球的技术都在融合,技术趋向很重要。如果现在这个阶段你选择一个封闭的技术模式,对将来整体的发展就会产生影响。我们讲到手机,为什么一个国家到另外一个国家手机不能用呢?就是因为最初的选择。我们是否可以从过去的经验当中找到一些教训,一开始就选择一些比较开放的技术,能扩展的技术、能延伸的技术,这样可能会对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英特尔亚太研究中心移动事业部产品及研发总监魏文说道。 回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二十多年历程,与国家战略相结合,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相结合,不仅使他们获得在中国的快速增长机会,也对国内产业链和区域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未来,跨国企业尤其是从事高附加值产业的IT、互联网企业,仍将是产业经济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也将是他们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成果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