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考试院昨日表示,今年中考,北京市将统一公示享受加分和照顾政策的考生信息。一位同事不屑地说,这些信息本来就应该公布,而且实在不算新鲜。是啊,哪个学生获过什么奖,哪些学生是“三好生”,平日里学校没少表彰,这些信息其实学生和家长心里都有数,学校和有关部门的网站上也都有。关键是中考这么严肃的考试,在招考过程中,有很多真正需要公开透明的信息,学校和有关部门从来都不会给个明确的说法。

记得前几年就在北京中考公布分数的时候,我陪表侄去看榜,看到表侄的分数超过所在重点学校高中10多分,我们都很兴奋。当时,表侄的两位同学和他们的家长也在看榜,他们一个比分数线低了10多分,另一个竟低了100分,奇怪的是他们的神情也没怎么落寞。一会儿,其中一个家长直接给学校某老师打电话:“我现在就按照你的要求,把16万元赞助费打到学校账户上去。什么,美元?2万美元也没问题。”打完电话,搂着孩子高兴地走了。这时,旁边另一个家长说话了:“你这同学家长典型的暴发户行为,就知道钱、钱的,我和学校××领导是好哥们儿,分不够也能进学校,而且不用花钱,你爸这点儿本事还是有的。”听完这些话,表侄反倒有些落寞了,眼神里竟有了他这个年龄本不该有的世故。果然,过了两个月,9月份开学的时候,这两个同学和表侄同时升入了这所重点高中,而且分到的班比表侄的还好。 我讲上面的事情,其实是想说明除了公开的信息之外,在中考甚至高考这些关系孩子的一生以及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大考试活动中,我们的教育领域还有很多“潜规则”存在,但想把这些规则“开示”,远比公布“享受加分和照顾政策的考生信息”艰难得多,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恰恰是这些信息才是公众最想知道的,也最该知道的,因为还是那句老话:教育的事情,无论说怎么重要都不为过。 北京 冯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