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毛主席像章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内涵
文/黄会 “我喜欢收藏生活中的美。”这是步长集团的创始人赵步长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好的企业文化才是企业发展的根基,尤其是我们医药健康产业。我觉得收藏毛主席像章确实给了我管理企业的很多新思路新想法。比如,我并不满足于把像章简单分类收藏的做法,而是对它进行‘二次创作’:按照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陕西地理历史、企业文化等不同主题,将这些像章分为几个收藏展室,收藏的不是一枚枚单品像章,而是以像章为原料创作出的一幅幅颇有寓意的景观团。这和管理企业一样,需要的就是如何对症下药。” 其实,对于如赵步长这样的许多企业家来说,收藏毛主席像章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有的为了这个爱好,会走遍华夏各地,甚至远赴欧美,去探索与发现。因为他有一种生活情节:有些东西比钱更重要。这样验证了毛主席像章虽小,却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心理沉淀,一个时期的共同心态,它背后的内涵着实耐人寻味。 当然,毛主席像章的市场潜力本来就不容小觑而且价值连城。比如,在所有的“文革”收藏品里,毛主席像章无疑是最具有收藏价值的。据此推测,整个“文革”时期的毛主席像章的总量应数以10亿枚计,有人估计应在30亿枚以上,这绝非是一个夸张的数字。因为这类毛主席像章虽然均以毛泽东肖像为主图案,但造型、色彩、材质、寓意、制作发行单位等却各有不同,据保守估计,最起码也在两万个种类以上。 毛主席像章的设计制作是一门综合艺术,是集绘画、书法、篆刻、摄影、陶艺、雕塑等艺术于一体的艺术品。这种艺术品的收藏瞬间也会转变为一种文化现象,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作为物质载体徽章文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这也是众多企业家们醉心于此的真正原因吧。 毛主席像章 【关键细节】毛主席像章收藏应遵循“新、稀、全、特”的特点。“新”即像章的品相要好,如新出的一样;“稀”就是市场稀有的,收藏价值高的;“全”是成套的像章不成缺枚,与集邮一样,不成套的价值大打折扣;“特”就是像章要与众不同,如1945年“七大”召开前夕,制作的锡浇铸银灰色像章,由于制作量极少,仅赠给“七大”主席团成员。 【鉴别保养】 毛主席像章的真伪鉴别,主要凭直观、靠经验。从毛主席像章面世的过程来看,1960年以前的质地、色彩、制作比较平淡,一般化,而此后特别是“文革”时期制作的,无论质地、色彩、制作,还是设计、形式、品种、规格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上乘水平。当然,一些珍稀像章,就要考证其面世的时间、地点、单位、数量,仔细鉴定、甄别,以防伪品、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