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的“内化”管控



  企业长期以来都忽视经营带来的副作用,也就是经济学家所谓的“外部效应”。如今,企业社会责任不再只是道德层面的议题,它也对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必须学会处理这些效应

  文/ Christopher Meyer and Julia Kirby

  拿近年来几大食品行业巨擘的表现,和20年前一些烟草业“大鳄”的做法对比,你会讶异地发现,商业案例的前后差别竟会如此鲜明。

  1980年代,吸烟导致肺癌的证据大量涌现,但菲利普?莫里斯公司(Philip Morris,全球最大的香烟生产商之一)的高管们仍然竭力遏制这股风潮,声称消费者选择吸烟是出于个人的自由意志。1993年,《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刊文《科学家证实烟草公司压制关于烟瘾的研究》,揭露在10年前,烟草公司高层就已干涉相关烟瘾研究。

  而迈入千禧年,包装食品与餐饮业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手法。反式脂肪(trans fats)的危险被曝光后,一些大企业迅速采取行动,包括改变配方、资助公共教育、推销低脂产品等。2005年,某商业期刊报道“卡夫食品(Kraft)率先完成针对反式脂肪的配方调整”,随即竞争者开始跟进效法,巧妙地规避了大众的抵制。

  是什么促使20年间的管理应对方式发生如此巨变?拜三种趋势所赐,外部效应(externalities)再也不容忽视:企业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与规模日益扩大,测量这些影响的技术日趋先进,利害关系人的环境意识也在显著增强。

  外部效应,经济学家也称之为“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s),是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对外界产生的副作用,比如工业污染就属于负面影响。但外部效应的涵盖范围绝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环境。

  舆论的“信息轰炸”让企业认识到应该回馈社会,而途径似乎只有慈善捐助、空有名头的“企业社会责任”(CSR)项目和始终落实不了的“绿色倡议”。作为彰显领导力的未来巨变趋势,我们来探讨外部效应背后的力量,用事实说明企业责任的衡量标准,重新定位企业的社会角色。

  CSR迷雾

  首先要强调,我们主张企业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而这种影响的补偿代价则由市场来决定。企业肩负的社会责任越发不可回避,这一点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

  在外部效应的形成过程中,一方的行动对另一方产生影响,而后者不具备话语权或暂时保持沉默,但这种状态会维持多久?除非影响微不足道,或难于溯源,或被影响一方不提出抗议。然而,时至今日,这些“除非”发生的可能性已越来越小,原因有三个:企业对外影响的规模逐渐扩大,测量影响的技术日臻发达,利益相关者的敏感度迅速提升。

  在上述三要素同步提升的新时代,要成为利益相关者眼中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简言之,就是“内化”外部效应,运用感知力衡量和管控企业对外界的影响。反之,一旦企业被揭发产生外部效应却未承担责任,社会就会引入强制性机制,比如监管,或者暴力反抗。

  “非政府组织、社会责任投资基金和大众媒体一直要求我们给予回应。”对于企业背负的社会压力,惠普公司社会与环境责任部门副总裁泰南(Pat Tiernan)曾如此描述。同样负责此类事务的美国快递公司UPS管理者麦金太尔(Lynette McIntire)也坦陈,UPS仅2009年就参与了130项可持续性相关调查。

 因此,企业应建立一个外部效应架构,聚焦在确实是由本公司造成的社会问题上,这样就能理清轻重缓急,设定可衡量的目标,采取适当行动。

  “涟漪效应”原则

  我们先通过一个简要的模型分析一下社会责任的“涟漪效应”:以企业现有商业版图为中心,依次向外画三个同心圆,象征在企业边界以外的外部效应,三个环由内向外分别代表三个变量:责任归属、补救程度和品牌共鸣感。

  某一个社会问题,比如污染排放,责任全在于你,那么你位于第一环,根据涟漪的扩散原理,三个变量都将起作用;如果问题是多个企业共同导致,或归因于“连锁反应”,你不具有直接责任,位于第二环,也就是说虽称不上“罪魁祸首”,但有责任进行补救;而第三环处于问题的最外延,你无需承担责任,不必采取行动,但应表示深切关注,以示对社会和大众的责任感。

  责任归属。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曾主张,“无论是否有意造成社会问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都天经地义”。一旦企业经营所产生的副作用被公之于众,它就不再是“外部效应”,应归属于管控范畴。UPS快递公司对所有运货卡车进行CO2和NO2排放量测量,而后将大部分货单转移至火车运输以减少尾气污染。但对于可口可乐(Coca-Cola),承担责任可要费一番大手笔,在追寻“碳足迹”的浪潮中,可口可乐公司发现厂房里的900万台空调和自动贩卖机成为温室效应的最大“帮凶”,于是不得不重新修建更为节能的工厂。

  补救程度。社会大众对某个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心知肚明,但这种影响可能并非直接造成,或者难以具体衡量。例如,可口可乐公司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耗水量是有统计的,但无法估测该消耗量对全球水供应链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否定问题的严重性或妄图撇清身份是最不明智的做法,倒不如借机为企业打造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沃尔玛(Wal-Mart)的“绿色战役”就不失为一步妙棋。初入中国市场时,沃尔玛计划遵循其一贯的环境友好型建筑标准,但由于当地承包商技术不足而受挫,于是这家跨国零售企业决定培训本地承包商。同时,沃尔玛对旗下的私家品牌珠宝也实行原料产地标签制,以显示公司在挑选原材料时不忘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没有人能确定,沃尔玛在世界各地开采金银是否给当地带来了不良影响,但凭借这样的“表态”,起码在消费者心里排除了嫌疑。

  品牌共鸣感。某个社会问题,你既非“肇事者”,也没有责任关联,至少可以表现出担忧,这是一种巧妙的社会责任共鸣,带有一些公益性质。“壳牌基金会”是荷兰皇家壳牌集团(Royal Dutch Shell)下设的公益性机构,已资助多项清洁、节能能源开发项目,负责人韦斯特(Chris West)解释说,“我们只关注与公司主业相关的话题,如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该基金会与一非营利机构合作,为世界贫困地区研发价格低廉的清洁燃烧型厨具,这种对社会的关怀无疑是壳牌投入最低却最有效的品牌宣传。相比之下,一些企业打着“社会责任”的旗号在促进艾滋病防疫上做文章,从营销学的角度,这种投入事倍功半,因为艾滋病并非某一企业经营所致的社会问题,不属于外部效应范畴。

  随着外部效应渐被关注,一种转变正在悄然兴起——旨在生产社会效益的“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s)开始成形。与依赖捐助的慈善机构不同,“社会企业”的目的在于创造充足的效益以维持长久经营。正是认识到通讯网络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孟加拉企业家伊卡柏?卡迪尔(Iqbal Quadir)才建立乡村手机项目(Grameenphone),而此项目也为他和众多投资者赚取了高额回报。

  这正是我们想要传递的思想:如今,商业经营和非盈利部门的边界不再泾渭分明,对抗关系趋向合作,一种共识渐渐明朗,即我们都要对社会负责,都要尽力改善社会环境。

  链接:

  边界重置

  一旦你将“外部效应”视作塑造社会责任型企业的组织原则,以下都是你需要衡量的事情和需要应对的反馈——

  ◆ 影响规模

  哪里可能产生公共成本?

 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的“内化”管控
  企业产品如何降低此成本?

  企业大量采购的资源

  哪类资源你是主导买方?

  哪类资源的消费是理所应当?

  顾客消费和弃置企业产品的方式

  ◆ 探测技术

  手中有哪些反馈尚未得到企业关注?

  你正忙于抵制的反馈是什么?

  企业所需主要资源的不可测量成本

  新增的可测量成本

  尚未并入决策考虑的可测量成本

  ◆ 敏感度

  利益相关者的期许变化

  应该摒弃的系统成分

  合法却仍然可能面临诉讼风险的环节

  申诉方会建议设立哪些新判例?

  你的危机应急计划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03033.html

更多阅读

一位莘莘学子的意识内化课程分享 上海莘莘学子创业园

一位莘莘学子的意识内化课程分享回首从认识夕阳老师到现在也就不过几个月,但这段时间完全让我变了一个人,我的生命之路就在那一个点上被加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整个存在如此的智慧,智慧到你完全无法想到事情是这样发展但又恰巧刚好。正

论江户川乱步早期作品的内化叙事性 江户川乱步经典作品

内容摘要江户川乱步早期的通俗小说创作,多以隐暗色调为背景,渲染凄凉、忧郁的环境。其写作强调对周遭世界的外部体验。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其多描写性格孤僻、远离社会的“异人”,尽情展示他们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怪异内心。小说特别重视心

“罗森塔尔效应”的启示 罗森塔尔效应是指

“罗森塔尔效应”的启示张家港市崇实中学 石永祥 邮编215621二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有一次,他到一所中学里交给了班上的班主任一份名单,颇为神秘地悄悄告诉教师,名单上列出的是他们研究者在经过各项测试后认为是

声明:《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的“内化”管控》为网友街头卖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