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于主权债务危机,欧元区各国政府不仅必须厉行节约,还必须重振人们对银行业的信心。希腊危机发生后,银行股下跌,而为银行债务保险的成本在过去一个月内翻了一番。 市场对银行业风险的嫌恶或许不分青红皂白。许多欧洲银行其实相当稳健。但其中不乏薄弱地带——尤其是在西班牙和德国。这些必须解决,否则可能扩散到更广泛的市场。 在推行银行业改革方面,欧洲并未明显慢于美国。但有一个领域多数欧洲国家都落在了后面:那就是明确亏损状况和调整实力较弱机构的资本结构。 这反映了以下事实:在全球危机过后,欧元区银行的着陆比美英同行更“软”。他们持有的有毒资产相对较少,因此被迫减记的数额也较少。这反过来说明他们重组资本的力度较小。在关闭弱小金融机构方面,美国也无情得多。在欧洲,腿脚受伤的还可以继续跛足行走。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的金融稳定报告,欧元区银行的一级资本率为9%左右,而美英银行的一级资本率在11%以上。 希腊危机——以及银行体系可能隐瞒巨额的主权债务亏损——改变了形势。投资者的态度由容忍变为暗暗生疑。他们担心,问题其实并没有解决,只是被藏到了床底下。未上市的机构由于更不透明,尤其受到怀疑。
![欧洲风险管理委员会 欧洲必须正视银行风险](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2110713665524.jpeg)
对于如何处置格外偏爱风险资产的地区性银行,德国不能再迟疑不决。西班牙也必须整固本国状况不稳的地区性金融机构,这些机构过度涉足业已过热的房地产市场。 在更普遍的层面上,欧洲各国政府必须重振人们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稳健状况的信心。为此,他们现在应对系统性机构进行压力测试,并公布测试结果。此前,正是由于美国政府愿意这么做,才帮助恢复了公众对本国银行的信心。 回避本地区银行惹起的种种忧虑,对欧洲来说毫无益处。欧洲应解决这种不确定局面,如有必要,应迫使银行筹集自身所需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