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 国外电影产业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 国外电影产业对中国的启示


      正当我们昂首高呼中国电影产业迈入“黄金发展期”的时候,一部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就令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中国电影从诞生至今已百年,然而我们还确实属于世界电影大军中的新生力军,无论是产业成熟的美国、奉行独立艺术的法国,还是韩流来袭的韩国,其独特的产业发展模式均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美国:成熟的电影版权产业

      美国电影是世界电影产业的核心力量,这几乎已为人公认。作为全球电影产业链最完整、电影投资获利最多的国家,美国电影产业的制作、发行、放映和后电影衍生市场的开发均相当成熟。2010年3月12日,美国电影协会(MPAA)发布了《2009年电影市场统计报告》。尽管整体经济形势低迷,但2009年美国电影全球票房收入再创纪录,达到299亿美元,增幅达到4年来最高。其中北美地区(美国和加拿大)票房首次冲破百亿大关,达到106亿美元,海外票房收入193亿美元,两者各占全球票房的36%和64%。

      美国是世界电影的核心,而美国电影的核心则在好莱坞。“好莱坞模式”是对好莱坞电影产业的一种概括性的统称,它涵盖了电影的投资、生产、发行、放映及其后产品开发的各个相关环节和领域,是一种高度集成的电影产业运作模式。好莱坞模式的特点主要有高度商品化、产业系统化、资本国际化和风险投资等等,而其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则是美国电影产业下游的“后电影市场”环节,即电视、网络等播映渠道的版权收入和与电影相关的广告、音像、软件、旅游、娱乐、玩具、服装、主题公园等电影后续产品的收益。由于美国电影作品的版权保护期不断延长,在保护期限内可不断创造收益。加上其不断开发电影产品,这些衍生品收益往往可以占到电影总收入的80%左右。一个事实是,10年前,美国电影版权产业的综合收益已超过700亿美元,现在更达到了100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占美国GDP的比重接近1%。电影作品的出口创收,甚至超过航空、汽车等行业。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数据值得我们重视,即美国电影国内影院票房占40%,国外票房占60%,美国电影越来越成为一种“世界电影”。娴熟地把握住观影消费人群的心理需要,运用强大的商业操作能力,美国的“文化输出”强势而影响深远。

  法国:政府推动电影产业发展

      法国前文化部长马尔侯曾经说过:“电影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工业。”作为世界电影的发源地,尽管电影产业启动得比好莱坞早,但是个别大企业的产业化经营并未改变法国电影整体上的“艺术至上”追求,法国人显然把“艺术”看得比“工业”更为重要。在好莱坞的全球攻略背景下,热衷于实验性探索的艺术化倾向使得法国电影在高举艺术大旗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好莱坞式商业电影的“侵略”。

      面对好莱坞电影的强势进攻,“保卫法国电影委员会”等民间组织呼吁政府以“政治力”形式介入电影产业。而事实上,一直以来,法国电影的持续性发展和繁荣与法国政府对电影产业的长期扶持政策息息相关。法国对电影产业的扶持政策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实行电影资助制度,给电影艺术创作以财政保证。从1948年开始,法国财政法中便明确规定:法国电影工业享受电影扶植资金的支持。即采用票房预付款制度,规定国家电影中心可以从每张电影票中抽取11%的税金,形成两个主要资助基金:自动资金和选择资金,前者自动返回制作者,跟票房直接挂钩;后者主要是票房预付款制度,即国家电影中心预先支付给制片人影片预算的一部分资金。

      除此之外,同样重要的两个环节是“文化例外政策”和用政策保证透明通畅的投资机制。“文化例外政策”,旨在表明文化产品,特别是电影,是需要相当规模的投资的一种文化产品,应受到政府的特殊保护与资助。法国电影正是通过国家电影中心对电影生产的宏观调控,以及电视台(尤其是法国电视4台)、民间影视投资公司等多种渠道的资助,求得生存的。此外,法国电影投资机制的最大优点在于透明:法国在全国建立投资合同存放系统,实行电脑售票,投资人借助这些手段,可以对电影票房和电影的电视播放分成等硬指标进行严格监控,这无疑大大保护了投资人的利益。

  韩国:走商业化道路

      提起韩国电影的崛起,不过是近10年左右的事情,然而“韩流”来势汹汹。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在驱逐了垄断财阀对于电影市场的影响之后,韩国电影开始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1999年,韩国导演姜帝圭根据南北分裂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生死谍变》,使得进入韩国电影院看国产电影的观众从原来的15%增加到37%,直接导致了韩国电影重整旗鼓。

      而在“韩流”来袭的这一过程中,有两件事不得不提,一是实行了电影配额制,又叫义务上映制度,这是韩国政府为保护本国电影所进行的政府行为,强制规定韩国电影院每年每个厅都必须上满146天的本土电影,全国电视台也必须播放一定时数比例的国产电影。这一措施鼓励了对于本土电影制作的投资,让韩国电影业在2002年至2005年进入质与量同时提升的黄金时期。另一事件则是电影振兴委员会(韩国非官方性质的最高电影主管机构)在上世纪90年代初,出面协调促成了韩国取消电影审查制度。现在看来,这一举措无疑是促成韩国电影百花齐放的功臣之一。1998年,韩国取消了“电影剪阅制度”,以电影等级制度代替。该制度在法律上规定电影分为5个等级,每部电影的等级由民间组成的“影像物等级委员会”进行评级,对色情、恐怖、政治等题材也不再限制。

      看过韩国影视作品的人肯定会有同样的感觉,虽然影片内容较单一和脸谱化,但是却包装精美、制作精良。应该说,韩国电影走的是一条典型的商业路线,他们成功地采取了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创作策略,同时在商业上拓展自身的融资渠道和营销策略,通过投资方、观众、制片方、发行方及院线的反复运作沟通,韩国出产了一批票房价值高的电影。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电影投资找到了很多新办法,中小企业和风险资金的投资踊跃,使得其电影产业在民间吸纳资金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与此同时,融资渠道和方式也更加多样化。2001年大获成功的电影《我的老婆是大佬》就是通过互联网融资,筹得了280万美元的拍摄资金。这种通过互联网募集社会资金的情况在近些年已经极为常见。这样大胆而活跃的融资方式不仅大大活跃了制片机制,同时推动了国民的电影参与意识。

  印度:电影出口加速市场拓展 

      美国有个“好莱坞”,印度有个“宝莱坞”。说起印度电影,中国观众至今仍津津乐道《流浪者》、《大篷车》……印度电影的特征明显,贯穿始终的歌舞是观众对于它的最直观印象。

      1996年5月10日,印度广电部长Sushma Swaraj宣布电影工业被列为国家产业。“宝莱坞”,最初是印度一家国有电影制片厂的别号,位于孟买郊外,被世界电影界公认为印度电影产业的代名词。以宝莱坞为基地的印度电影业一直坚持“多产、多销、低成本、高质量”的生产方针,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印度电影持续在国际影坛取得成就,在产量与质量上不断提高,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上第二个电影大国。此外,宝莱坞也成为印度面向国际推出的旅游活动的一个核心景点,使得两者相得益彰,形成良性支撑。

      宝莱坞强势进军海外市场是印度电影发展迅猛的一大原因。据印度电影协会(FFI)统计,印地语电影的出口自1996年开始大幅增长,到2001年,印度电影的出口已经占据世界的第二位了。宝莱坞影片2005年在美国通过影院放映、录像销售和音乐声带销售等途径,收入总额为1亿美金,数倍于好莱坞影片在印度的收入总和。印度的电影企业也不断地整合本国独特的文化资源,特别是通过组建大的企业集团,把创意、品牌、技术和发行渠道都整合在一起,加速了印度电影业向全球的拓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02777.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工业革命启示

原文地址: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星星在家概括:英国工业革命或称作英国产业革命是18世纪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的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并带动了当时许多国家相继发生工业革命。顺应时代的需要

我国第四方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零售业物流的对策研究

致谢:本文转自kendylee.happy的博客,在此表示感谢!我国第四方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我国物流起步比较晚,自加入WTO以来,对物流供应链管理的认识在不断增强。从自营物流到第三方物流,再到第四方物流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物流呈现出跨越

井底望天:日本经济对中国的启示

有国家金融管理机构控制利率,大型垄断银行提供支持,缺乏市场对利率的影响,贷款主要去了大型企业,小企业贷款比较难,成本高。金融系统支持大企业,就算是大企业运作不好,也继续贷款,因为怕出现问题导致整个系统振荡。这种结构靠用高家庭储蓄率

大国崛起的中国走向 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我必须重申一次,面对当今中国的发展,我反对使用“崛起”一词,“发展”一词已经足够了。与西方大国相比,中国远不是什么大国,中国也不可能成为西方那样的大国。把当今中国称为“崛起的大国”,要么是激情泛滥,要么是别有用心。西方大国的崛起

声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 国外电影产业对中国的启示》为网友说好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