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贸易逆差 中国外贸逆差新解读



  文/张 锐

  中国对外贸易在经历了连续70个月盈余之后,于今年3月出现了逆差。公众肯定了逆差短期内有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但对逆差之后中国贸易的走向产生了更多的猜想。

  外贸逆差之源

  中国对外贸易一直以强势出口和巨额顺差引人侧目,但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3月份出口1121.1亿美元,进口1193.5亿美元,出现了72.4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终止了中国连续70个月贸易顺差的局面。

  进口大幅增加是3月贸易出现逆差的主要表征,而引致这一结果的最强大力量就是中国政府扩大内需的经济刺激计划带动了国内经济的稳定扩张,从而对进口原材料和能源等大宗商品产生了旺盛的需求。同时,由于对全球经济未来的乐观预期,国际市场的资源、能源价格不断攀升,由此导致我国进口的大宗产品“量价齐升”。资料显示,3月份,中国原油、铁矿砂、铜和成品油共拉动进口增长15.3%,其中数量拉动3.1个百分点,价格拉动12.2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国内消费不断扩大和持续升级,对进口汽车等大宗消费品需求也快速增长,仅 3月份,中国就进口汽车等大宗消费品32.2亿美元,与同期相比急增240倍。

  相对于进口而言,外贸出口所表现出来的增势似乎要逊色很多。今年3月份,中国进口增长66%,但出口仅增长24.3%。与去年同期相比,出口仅增长2.9%。这一结果主要与中国出口所面临的国际环境直接相关。一方面,作为中国主要出口市场的欧美经济复苏乏力,对中国产品的消费需求减弱。今年2月,欧元区的失业率升至11年来的最高点达10%,而3月美国的失业率仍高达9.7%,失业率的居高不下对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形成了明显的约束,大幅抑制了以行销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中国出口增长空间。另一方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中国出口产品深受其害。除了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今年以来频繁发动对中国的贸易制裁外,仅今年3月就有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也相继对中国产品启动了多项贸易保护措施或发起贸易救济调查。

  进口的快升和出口的慢增还与许多短期因素的影响有关。一方面,政府“海外采购行动”可以驱动进口总量的增加。其中,仅3月下旬,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的访问就签署了总额达180亿美元的双边合作协议。另一方面,受短期劳动力供应短缺影响,春节后中国的主要出口省份,如苏、浙、粤等普遍提高了月薪水平,劳动力价格的上扬使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利润受到强烈挤压,企业的出口热情和动力受到影响。

  外贸逆差的喜与忧

  自1993年以后,中国没出现过年度贸易逆差;自2004年4月以后,中国没出现过月度贸易逆差。因此,当打上了顺差标记的中国对外贸易遭遇逆差时,这一结果所折射出的正反两面效应就特别值得关注。

  如同贸易顺差带给了中国的许多有利影响一样,有限而短暂的贸易逆差也能为中国经济带来一系列积极的影响。

  首先,短期调节中国贸易盈余并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是贸易逆差立竿见影的效果。截至2009年底,我国已连续近10年实现国际收支双顺差,国际收支失衡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但自2009年10月以来,我国贸易顺差逐月下降,直至3月出现逆差,这无疑有助于改善国际收支的不对称状况,缓解我国因巨额顺差而产生的大量货币投放压力,为货币政策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

  其次,适度逆差的长远作用在于缓解贸易纠纷,并减缓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一方面,通过贸易逆差实现让利于人的结果,可以缓解与贸易国的矛盾,拓宽和优化中国企业的贸易环境;另一方面,在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有增无减的情况下,贸易逆差可以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条件。

  最后,贸易逆差对中国的正面作用不仅仅表现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它从更深层次上体现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切换与转变。扩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绿色低碳产品出口,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附加值,加大对科技设备与技术的进口是我国优化贸易结构的主要诉求,而且这一良好的生态正从逆差现象中折射出来。今年一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31.5%,高出同期我国总体出口增速2.8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9.8%。与此同时,传统大宗商品如服装、纺织品、鞋类出口的增长略有放慢,这一结果表明我国出口产品结构正在升级。同时,进口的增加表明我国消费能力的增强与扩张。因此,逆差的事实可以说明,我国经济增长正在从外需拉动更多地转向内外需均衡拉动。

  但是,逆差在中国贸易中的突然出现亦需警觉。一方面,贸易逆差反映了中国出口企业的贸易环境并不乐观;另一方面,进口价格上升增加了输入性通胀风险。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受通胀预期力量的驱动,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重新进入上行通道,我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风险正在增大。

  外贸逆差的背后

  从顺差到逆差不仅是贸易生态的变化,更可能直接关联着中国未来贸易政策的调整,因此准确拿捏贸易逆差的实际影响,仔细甄判逆差之后的贸易态势尤为重要。

  贸易逆差并不具有长期性。某种意义上讲,月度贸易逆差只是经济周期调整过程中的个别现象。一方面,中国一季度进口激增,很大一部分是制造业“补库存”所致,而且很大一部分进口是属于生产性需求而非消费性需求。因此,在备足原料加大生产之后,中国出口很可能在下半年驶进快车道。另一方面,造成中国贸易顺差的“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结构仍将起主导作用。中国目前的贸易逆差主要来源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所创造的顺差仍在强劲增加,其中仅3月份的顺差就相当于同期总体顺差规模的4.3倍。基于以上事实,月度贸易逆差不会频繁出现,未来很长时间也不会出现年度逆差。但随着中国“调结构,保平衡”外贸思想的渗透,中国的年度贸易顺差可能会大幅度下降。

 中国服务贸易逆差 中国外贸逆差新解读
  贸易逆差并不具有衰退性。衰退性贸易逆差集中表现为进口的绝对增加和出口的绝对减少。但中国3月份的贸易逆差是在出口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出现的,而且外贸的总规模并没有下降。更为重要的,3月份中国贸易逆差规模与进出口总值的比仅3.1%,逆差规模较小,远低于10%的贸易失衡“警戒线”,进出口贸易基本平衡。另外,我国一季度出口不仅比基数较低的2009年同期大幅增长,甚至快于危机前的2008年一季度数据,印证了我国外贸进入恢复性增长的区间。与2008年一季度相比,今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增长3.4%,其中3月份出口增长2.9%。

  贸易逆差并不能改变人民币升值的大势。逆差为中国短期内保持人民币价值的稳定增添了筹码,也给管理层改进人民币汇率机制留出了空间,但由于贸易逆差只是一种暂时现象,且中国3月的月度贸易逆差主要来自日、韩等国和中国台湾,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的贸易余额仍保持顺差,前者为98.7亿美元,后者为69.6亿美元。而要求人民币更具弹性的声音恰恰是出自美国和欧盟国家。因此,未来人民币还将面临着外部升值的压力,甚至不排除美欧在今年6月加拿大G20峰会前后施展出更大的动作。

  (作者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经济学教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02728.html

更多阅读

服务贸易协定TISA 谈判 wto服务贸易总协定

2013年3月启动首轮“服务贸易协定(TISA)”谈判,它是新一轮高端自由贸易组织谈判。TISA拟确立的主要原则:全面给予外资国民待遇,即除各国明确保留的例外措施以外,所有服务部门均需对外资一视同仁;原则上取消必须设立合资企业的各种要求,不得

外贸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中国外贸依存度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外贸依存度是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对外贸易开放程度的指标,外贸依存度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活动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能够反映出该国或地区经济发展受到国际经济社会的影响程度。外贸依存度=对外贸易

梅新育:久违贸易逆差警示人民币汇率逆转风险

经历了连续20年的贸易顺差,在中国一度将“减顺差”列为商务领域“头等大事”的背景下,久违的月度贸易逆差再次出现,不能不令人为之一震。毫无疑问,3月份的月度贸易逆差相当程度上源于以下一系列暂时因素:春节效应导致出口减少;寒冷天气

声明:《中国服务贸易逆差 中国外贸逆差新解读》为网友自傲称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