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体已不仅仅是奥运营销的点缀,而成为品牌深度沟通的重要渠道。
社交媒体是此次冬奥会营销的最大看点。诚如许多专家所料,社交媒体营销已经由北京奥运会上的初试牛刀,升级为温哥华冬奥会上的全面应用。几乎所有营销方案中都会不同程度地整合运动员博客、YouTube、Twitter和手机。
更重要的是,这些新媒体已不再仅仅是策划案的点缀,而成为深度沟通的重要渠道。奥运全球赞助伙伴VISA更是将推广预算的40%投入社交媒体,这一数字约是北京奥运会的
4倍多。
然而,热闹过后当我们反思效果时,社交媒体上奥运话题固然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关注,但在众多已知案例中,商家最终并没能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大家对于品牌本身的讨论。我们不得不说,品牌在社交媒体应用上的进步依然十分有限。
Visa:整合社交媒体
Visa推出的整体营销方案主题为“Go World”,并以此制作了两个系列的电视广告。但在广告于电视播放之前,Visa就将广告片在YouTube上投放,专门开辟频道预热舆论,作为激励机制,热心参与者有机会使他们的名字出现在广告片中。
同时,Visa开设了奥运主题网页,以介绍运动员成长故事为主,包括运动员视频、图片、经历介绍,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链接到运动员的Facebook页面,使用户能够即时在社交网站上与其他粉丝交流讨论。
Visa还将网络视频、电视媒体、社交网站有机结合,很好地实现了发动群众参与分享,并形成讨论的效果。因此,Visa被美国营销机构LBi评选为“本届冬奥会社交媒体营销最成功的案例。”
麦当劳:喜忧参半
与Visa相比,麦当劳的传播效果似乎喜忧参半。同许多品牌一样,麦当劳借奥运之机也推出了一款新口味的甜辣面酱,将其奥运主题页面与产品发布的页面相关联,试图将品牌与奥运主题相结合。
麦当劳的成功之处在于,确实有很多用户被吸引到麦当劳的Twitter和Facebook页面,而麦当劳对大家关于新品及周边的询问也作出了及时回复。可惜的是,消费者很快就发现麦当劳似乎与奥运精神并不相符。事实上,在提到“麦当劳”与“奥运”的博客文章里,关联度最高的词竟然是——“肥胖”。
三星:线上线下相结合
三星也在冬奥会举办之际发布了一款触屏手机。据此推出了电视广告,鼓励消费者使用
这款手机观看冬奥会。在Facebook上,三星建立了专题页面,邀请冬奥会滑板银牌得主
Teter写博助阵。
此外,三星利用社交媒体组织了一项有趣的现场比赛。比赛有10个队参加,队员使用三星手机记录他们在冬奥会上的见闻,然后通过个人页面、视频录影和Twitter进行实时更新,最后三星公司再将他们的经历展示在公司的奥运主题页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