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置政府信用于何处
(湖北)郭文婧
实际上,法治社会本质上是反对“一刀切”式的行为的,因为法律特别强调“情形、情节、情势”。昆明“一刀切”式的拆除所有户外广告,实质还是人治的心血来潮,是权力的“撒野”。权力必须被关进笼子,否则我们的权利就会沦陷。权力是否被关进了笼子,政府信用就是最直接的体现。虽然昆明拆除所有户外广告,损害的可能不是我们的直接利益,但政府信用却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如果我们不反对的话,今天倒霉的是广告企业,明天可能就是我、我们,当然,也可能是你、你们,或者是他、他们,因此我们必须坚决、大声地对昆明市不顾政府信用拆除所有户外广告的做法表示反对。
官员的自评
(广西)闻天语
副市长给自己打高分其实并不奇怪,在日常官员考评或者是公务员的年终考评中可以常见,有的官员平常工作并不怎么的,但是自评往往高得惊人,说起成绩来一套一套,从小到大无一漏说,俨然像个完善无缺的英雄,而说起缺点来几乎是空白,敷衍了事轻轻带过,如:有的说锻炼身体不够,有的说个人不注意仪表,甚至有的说性格比较急躁,看见不当行为敢说,容易得罪人,把缺点说成优点。自评成了摆功,自评成了报喜。
睡垮的学生床
该追究谁的责任
(江苏)蔡爱红
令人称奇的是,全区有四五所学校的学生床均属不合格产品,一睡就垮。而区政府采购中心作为招标采购单位,似乎还“不慌不忙”,开学前学校就拒绝验收和要求尽快更换符合安全要求的新床的建议,迄今都没落实。这些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新床不能用,对学生生活带来如此大的影响,区政府采购部门显然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政府采购本意是通过公开、公平的竞争方式,采购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一些政府部门却把政府采购当作走过场,有的一味追求“价廉”而忽视质量,有的成为谋利的途径,甚至存在暗中串标、高价中标、劣质供货等现象。但不管什么原因,不能在牺牲学生健康的基础上,“节约”财政支出,采购出如此新床。
变味的培训
(重庆)马 卫
我的一个熟人,在一个党委机关做科长,他的妻子在一家企业,离下岗仅是个时间问题。就在他生活得很不如意时,组织上安排他去培训,这下结识了某机关同样是科长但管人事的同学,在这位同学的热情关怀下,不出三个月,这个熟人的老婆以四十岁高龄调入机关,成了事业编制。再二年,转为干部,再二年成了副科长。以后调入妇联,据说已成为下届班子里的女副职人选。这女人我见过,说实话除了风骚点,一句有水平的话也说不出来。我真不敢想象她会成为上百万人城市的领导。
培训是应该的,但这变味的培训,恐怕不是组织人事部门的初衷,但该不该管一下?由谁来管呢?我还真不知道。
“同命同价”
让户籍彻底“松绑”
(湖北)董 刚
户籍原本是公安机关用于管理人口的一种管理方式,因为有了城市和农村的区别,使得持有户口的人也会遇到不同的对待方式,很多城市招聘的时候,城市户口可以优先,城市户口可以享受医保以及低保等福利,可是农村户口却不能。一旦遭遇不幸依法进行索赔的时候,法官的判决总是让人乐不起来,“同命不同价”让一些家庭雪上加霜,城市户口的是按照城市生活标准支付,而农村户口的只能依照农村生活标准,就算是在城市生活了很多年,只要户口还在农村,那么就是形式意义上的农村人,和拥有城市户口的人是绝对不同的,要想得到同样的待遇很难。应该说,这些规定都已经超出了户口的本来涵义,属于强加在户口上的负载,说严重一点,按照户口性质来区别对待明显地带有一种歧视。
“孙中界事件”
不能一“歉”了之
(江苏)杨红兵
对公众来说,他们希望的结果是谁违规谁赔偿,从“一把手”下刀,处理相关责任人,清除害群之马,杜绝类似事件发生。他们反对的是提供国家赔偿,因为这是利用纳税人的血汗钱来抵消相关部门和个人的责任,这不仅不利于处罚当事人,而且也是一种间接纵容,浪费公共资源。
从法律层面看,“孙中界事件”涉嫌诈骗,应当移交司法机关审查,依法处治,不能单纯按照行政过错论处,公开道歉表面看是执法大队知错认错,实际上是敷衍了事,企图用道歉逃避被法律惩处,用道歉隐盖司法责任。
更让公众焦虑的是,如果“孙中界事件”就这样轻描淡写地过去了,不知道还会有多少“执法大队”铤而走险搞执法经济,变本加厉搞“钓鱼式”执法,也不知道有多少“孙中界”式人物要割脉自尽,有多少用自残来换取司法公正?
考公务员“高烧不退”的病根
(浙江)黎 明
在我们传统观念中,政府工作人员即为“官”。“官”在某种意义上即为“权”的代名词。是官则有权,有权则为官。对于权利,各人有不同的理解。务实的人把它当成一种谋生的工具,更多的人把它作为自己未来安身立命的资本。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权利观,应该谓之公务员考试热“高烧不退”的最大病根。
通过反思我们可以得知,一个人人都想做官的国家,是没有创造力、没有生命力的病态国家。国家要真正走向富强,唯有拔此病根。而要拔此病根,必然要依赖于法律的健全,体制的完善,这对于我们中国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能做的只是努力和期盼。
官德不正不可小视
(江苏)蔡正兵
官德不正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如价值扭曲、信仰迷失、教育乏力、监督真空、官官相护等等,这些现象都在某种程度上促成或者纵容了官员作恶、官德不正的现象。以文强案为例,事实上,在不少地方,大款傍官员、官员帮大款,黑帮靠官员、官员护黑帮的游戏几乎人人皆知,前者以权钱交易为特征,后者则以官员充当保护伞,黑恶势力胡作非为,两者相互勾结残害人民为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讲,“官德不正”比单纯的经济腐败更可怕,它不仅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会蚕食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并可能由此衍生更多的不良后果。官德不正问题,已经成为吏治腐败的一个重要特征。官德问题,涉及到我们党的生死存亡,也涉及到民生问题,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
当变相治超成为常态
(广西)简之凡
天天几十公里的堵车长龙,场面必定蔚为壮观,几十公里的行程就要花上十几个小时,破世界吉尼斯纪录无疑。据当地有关部门的说法,堵车是车多路窄所致,而对于人为方面的因素,他们则一字不提,或许是不好提罢了,因为他们正是设置路卡让司机防不胜防的拦路虎。
在二百多公里的路段设置十多个各式各样的检查站,此时的治超站已经演变成“致堵站”,让广大司乘人员苦不堪言。此路难行,难于上青天。多年来,这种变相的治超方式似乎已经成为常态,司机唯有在几十公里的堵车长龙中无可奈何地等待。当这种变相的治超成为常态之时,折射出怎样的民生之艰和执政伦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