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也。慎终若始,几无败事。管理作为一项行动,必有其核心与重点。优秀的管理者总是那些能够掌握管理的核心与重点的人,这些人干活不多,却能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果。海民认为,掌握了以下五大要点,可谓务本,可以收到良好的杠杆效果。它们是:
1、有关心的事才能去管理
这是注意力的问题(海民感悟人生:注意力)。我们知道注意力在哪儿,时间就会花在哪儿,结果也就产生在那儿。因此,管理者需要考量自己的注意力究竟在哪儿,是“不切实际”的未来,还是眼下迫在眉睫的问题,还是能把两者结合起来做到妥善的安排?要注意一点:同时关心的课题不能太多,以3个为限。就象情人,有一个很好,有两个有点累,三个比较吃力了。四个以上,就得先学学MBA,不然就要出事了。
2、管理就是基准
基准在这儿的意思是“衡量的尺度”,相当于管理标准与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管理工作而言,“方圆”就是绩效,规矩就是基准。管理者需要树立正确的基准观,强化自己正确的基准观。基准是件极其重要的事,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秦王朝能统一中国,始自重用法家的商鞅开始,再到韩非论法。除基准观之外,如何制定基准、如何践行基准都极为重要。(管理者修养(29):惩罚须严格按规定执行)
3、管理就是实践
管理就是实践,这里的含义有多种,只要从事过真正的“管理”工作的人就会有感悟,而感悟经过分享,才能价值倍增。海民的感悟有:
其一是一定要做管理,而不仅仅是事务性工作。就象招聘经理,如果一直停留在接收与分析简历、面试、办录用手序的工作层面,显然是不够的。
其二是一定要行动。好的管理成果,需要有理念指引与理论指导,但更重要的是行动实践。以授权为例,掌握了最先进的授权理念或理论的教授导师,不一定能进行真正有效的授权。而只有真正每天泡在授权实务中的管理者,才能体会到授权的精要所在。 (管理者修养(37):非授权不能成“大”)
其三是行动一定要有收获。行动既是产生结果的直接过程,也是产生学习成果的直接过程。优秀的管理者总是能够将每一次管理行动的实践,作为最好的学习反省与分享的活案例。( 总裁修养:行后而三思)
其四是管理没有标准答案,不是只有一个答案的填空题,而是有多项(以至无穷)选择题。有标杆当然好,可以进行BENCH MARKING,如果没有-爱华网-标杆呢?把自己打造成标杆!因前无来者,谁知道这个标杆会是什么样?只能是创造!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能够持续取得良好结果的管理才是好的管理。(管理者的修养(九):结果不是硬道理)
4、把管理的焦点放在应对变化方面
岳麓书院大门门厅有副对联: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通变为雄!
“变”是千古年来,国人研究的一大话题。易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优秀的管理者的工作焦点,不应是日常的例行工作,而应该是日常工作的例外状况。例行工作应该通过流程化去妥善安排好,关注变化(例外)并适当应对才是重中之重。如果一个管理者的大脑被日常的琐事占领,关注变化、应对变化的精力与时间就有限,管理水平的提高就大大受限,其领导能力的提升还处在初级阶段。审视“变”、思考如何应“变”(应而化之),是我们管理者的一大修炼。(总裁修养:自强自胜之道)
5、管理需要系统化的观点
自然界没有独立存在的东西,万事万物都具有与其相关性或强或弱的各样其他事物。管理同样如此。
管理工作中的系统很多。以人为例:被德鲁克称之为“管理学的先知” 的玛丽•帕克•芙丽特认为Management is the art of getting things done through others。译成中文就是“管理就是因人成事”。那么管理者就是因“人”成“事”者。对管理者而言,这个“人”需要系统思考,到底有哪些利害关系人?其相互关系如何,主次如何把握?在管理实践中,很多管理者部门工作搞得不错,但跨部门协作却乏善可陈,这是缺少系统化的观点,其结果不但是企业整体的组织效能无法最大化,就连本部门的良好工作结果也难以持续。
在所有利害关系人中,重点首先应该是下属,而管理下属又以培养下属为第一。因此,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就在于在搞好综合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外”部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凝聚下属的力量(内部管理),去达成业务管理的目标。
以上,请各位博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