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婴幼儿消费市场调查报告解析
中国质量万里行
文/高子新
今年3月,中国质量万里行联合搜狐母婴频道与调查机构艾索儿童市场咨询公司举行了第2届婴幼儿消费市场调查。本次调查从婴幼儿的食、用、乐三方面着手,分别从消费者对婴幼儿产品消费与质量状况了解。
食品:质量安全总体有所改进 在调查问卷中,从参与数量来看,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度。可以看出食品安全仍旧是消费者最关心的话题。调查发现,与去年相比,2010年度婴幼儿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总体有所改善。数据显示,受访者中有三分之一认为食品质量安全状况与去年相比基本差不多,有一半多认为稍微有一些改善,而有14.6%的比例认为有非常明显的改善,认为还不如去年的比例不到1%。 在婴幼儿食品产品质量方面和消费过程中,有34.9%表示没有出现过问题,意味着有65%的群体遇到过质量与消费问题。 调查中设计了消费者可以直接感知的问题,而在所遇质量与消费问题中,有四成多受访者提到“孩子上火、过敏、拉肚子等不适反应”,所占比例明显超过其他方面。接下来,产品包装没有科学指导及其他食用注意事项、销售产品已过保质期或即将到保质期、没有畅通的投诉渠道如400800全国免费电话、包装破裂等问题出现的比例也较高,均超过15%。 面对质量与消费问题,总体来看,消费者最多的还是向销售机构投诉,所占比例超过六成。销售机构是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对象,出现问题,自然成为消费者解决问题的对象。另外,向生产单位投诉,有超过五成的比例。 质量监督部门成为消费者首先选择的第三方来解决的渠道,其次是工商和消协,然后是新闻媒体机构。相比之下,向法院起诉的比例较低,也许碰到大问题,消费者才会走司法途径。 选择不了了之的比例仅6.7%,消费者面对质量和消费问题,已不愿再沉默。 在细分市场中,洋奶粉依然占据主要市场地位,贝因美与外资品牌吃力抗衡。在满意度方面,完达山和三元作为国产品牌的优秀代表,逐渐取得消费者的认可。 日化用品:质量稳中有升 对于当前中国婴幼儿消费市场,产品质量是绕不过去的重点环节。 调查发现,与去年相比,2010年度婴幼儿日化用品质量安全状况总体稳中有升。数据显示,受访者中有近六成认为日化用品质量安全状况与去年相比基本差不多,有三成半多认为稍微有一些改善,并有7.6%的比例认为有非常明显的改善。 总体上,日化用品质量安全状况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调查结果显示,在婴幼儿日化用品产品质量方面和消费过程中,有42.6%表示没有出现过问题,意味着有近六成的群体遇到过质量与消费问题。 在所遇质量与消费问题中,有三成多受访者提到“宝宝用后出现过敏等不适症状”,所占比例明显超过其他方面。接下来,有异味或刺激性气味、产品包装没有科学指导及其他注意事项、容易破损有安全隐患出现的比例也较高,都有一成多受访者提到。 面对质量与消费问题,总体来看,消费者最多的还是向商场、卖场、网店等机构投诉,所占比例达64.2%,向厂家投诉的比例接近五成半。 面对日化用品质量问题,消费者向质量监督部门检举的比例接近五成,其次是工商和消协,然后是新闻媒体机构。相比之下,向法院起诉的比例较低。 强生、贝亲平分市场,爱护、NUK是消费者最满意的品牌。 调查结果显示,在消费者最喜爱的洗护品牌中,有32.3%的群体选择强生,位列首位,贝亲以0.2%的微弱差距处在次席,郁美净、爱护和NUK分列二到五名。 总体来看,洗护市场呈现强生和贝亲两强相争的局势。 而从满意度排名来看,爱护、NUK、新安怡、郁美净和妙思乐排在前五名,尤其是爱护、NUK满意度表现突出,满意度评价在8.4分以上。 调查结果显示,占有重要市场地位的强生和贝亲,满意度评价在行业平均水平上下,值得提出的是,强生的满意度评价仅7.9分,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童装、童鞋和玩具质量安全让人担忧 调查发现,与去年相比,2010年度婴幼儿童装、童鞋和玩具质量安全状况总体上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略有改善。稳中有升。数据显示,受访者中有近六成认为童装、童鞋和玩具质量安全状况与去年相比基本差不多,又36.3%认为稍微有一些改善,而有6.2%的比例认为有非常明显的改善。调查结果显示,在婴幼儿童装、童鞋和玩具产品质量方面和消费过程中,仅有10.5%表示没有出现过问题,意味着有九成的群体遇到过质量与消费问题。 调查中设计了消费者可以直接感知的问题,而在所遇质量与消费问题中,有五成多受访者提到“存在安全隐患,比如饰品、小零件脱落,有线头、尖锐边角等”,出现问题频率最高,“质地差、材质差,比如易变形、易损坏穿坏、掉色、掉漆”、“容易开缝、断线、掉扣子等”问题出现的比例也较高,所占比例分别有四成多。 除此之外,尺寸不标准、无材质标识或不完整、安全警示缺失或不完整等问题也相对普遍。 面对质量与消费问题,总体来看,消费者最多的还是向商场、卖场、网店等机构投诉,所占比例近七成,而向厂家投诉的比例仅五成多。 面对质量问题,消费者向质量监督部门检举的比例超过四成,其次是工商和消协,然后是新闻媒体机构。相比之下,向法院起诉的比例较低。 不同层级消费市场相比,地县镇村更倾向向商场、卖场等投诉,而一线城市向厂家投诉的比例更高一些。